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标志,记载了城市发展的历史故事,反映出独特的城市风貌,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城市在更新过程中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被现代建筑逐渐替代,城市失去了其独有的文化属性和精神内涵。国家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的保护规划做出明确要求。2017年10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长春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春市历史悠久,城市空间格局独特,建筑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既有传统的中式建筑,也有富有时代特征的兴亚式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长春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以长春市人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各类参考文献、不同时期城市规划,明确人民大街对于长春市发展中的历史性和中心性作用。同时以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城市触媒理论、动态规划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从历史沿革和现状概况两方面分析街区的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以空间句法、核密度分析方法,探究街区内各历史街巷的可达性、街区内人流聚集度。从理论探究出发,制定人民大街的发展定位和开发思路,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的同时增加旅游开发,为街区增添新的活力。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原真性、整体性和多样性。历史文化街区记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具有文化与空间的双重属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离不开其原本的空间特征和文化属性。新建筑与老建筑不是风格上的对立,而是文化上的统一,将文创园、图书馆、展览馆等多种不同的商业业态引入其中,丰富街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2)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前提下做适当的旅游开发。对历史负责,充分尊重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风貌和人文气息。在开发过程中保护为主,以“点、线、面”三个层次展开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点”包括历史建筑、古树等空间节点;“线”代表有价值的历史街巷;“面”表示历史文化街区内各个区域。根据街区的建设时间不同,做不同特色的改造。(3)注重业态的特色和品质。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旅游与商业氛围和当前文化是否相冲突,开发具有“长春印象”、“人民大街印象”等旅游路线,印制专属宣传纪念册和明信片。将整个街区塑造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商业、休闲环境。满足旅游、商务、商业、居住、教育科研等各类活动功能。(4)综合管理,绿色开发。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和开发涉及到城市设计、道路规划、历史文物保护、园林绿化发展等多项环节,需要不同部门共同协商,综合管理,甚至有必要成立综合发展领导管理委员会,以确保历史文化街区在开发的多样性和专业性,对长春市各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进行综合有效的管理。人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要加强历史街区原真性的保护,加大文化宣传工作,提升文化自信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影响力,发掘现状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指导,引入新的商业业态,以达到提升街区活力,实现历史文化街区更好更快、绿色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