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tract tumors,GIST)是人类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GIST发病的主要机制是由于原癌基因c-kit突变性激活致使突变细胞增殖失控所形成的。GIS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tract tumors,GIST)是人类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GIST发病的主要机制是由于原癌基因c-kit突变性激活致使突变细胞增殖失控所形成的。GIST的c-kit基因突变率超过85%,突变主要发生在外显子11、9、13和17,但c-kit基因突变引起KIT蛋白的激活机制尚未有研究报道。在GIST,有少部分检测不出c-kit基因突变,在这些GIST中,约为7%存在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a(PDGFRA)基因的突变。除此之外,最近的研究表明还有一些蛋白和基因如HMGB1,COX-2,Hsp90,CA-RP等参与了GIST的发病和进展,但是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GIST对放疗和普通化疗均不敏感,主要依靠手术治疗,但术后50%的患者会复发、转移。而针对酪氨酸激酶的分子靶向药物-格列卫的出现使得GIST的治疗和预后明显改观。大量的临床病例研究表明格列卫治疗GIST有效安全。目前格列卫已被公认为治疗GIST的一线药物。然而最近ST1571在治疗GIST过程中出现继发耐药的现象不断增加,产生耐药性是GIST病人治疗中最主要的挑战,但是具体的耐药机制尚不清楚。 因此建立体外培养的GIST细胞系可以为进一步研究GIST的发病机制和研究对格列卫的耐药机制,为设计新的药物来防止和克服格列卫耐药提供一个较理想的实验平台。目前国外已建立的GIST细胞株有GIST882、GIST-T1、GIST780,其中GIST882是较为经典的细胞系,但是GIST882体外培养困难。我们中国人的GIST细胞株尚未有建立的报道。因此我们建立了GIST细胞株,并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征的初步探讨。 目的:建立GIST细胞株,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征的初步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护理体会。方法:对62例接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前各方面健康指导,给予严密观察病
现代篮球比赛异常激烈,在许多高水平运动队的比赛中,胜负只有一、二分之差,所以罚篮在比赛中显得十分重要.随着规则的不断发展,许多文章已对罚篮作了很多探讨,开始对罚篮加以
长征,是一次远离根据地的战略大转移。一年间,红军转战10余省,跨越万水千山,突破数十万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这其中也得益于红军队伍中的"千里眼"和"顺风
<正>前段时间,有朋友发来篇《从中国"弦准"发展的视角看笛乡铜岭桥的"划线板"》请我看看,接着沈正国发来微信告知欲制竹笛"划线板",听听我的意见。为此,想对竹笛"划线板"的问
研究了用液相沉积法在云母颗粒表面包覆二氧化钛膜制备云母钛珠光颜料的工艺.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时间、基体悬浮液浓度、搅拌速度和煅烧温度是影响包覆效果的关键因素.运用
细胞培养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是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天然可降解生物材料是细胞培养支架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用于细胞培养支架的天然可降解生物材料
多年来我国一直实行城乡二元化的金融模式,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已经逐渐形成,这就要求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金融体系的完善,通过完善
肺癌是当今世界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肺癌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做到早期发现肺癌成为防治的关键。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提示某些抑癌基因的失活、突变与癌基因的异常激活可能在子宫
形成一个科学有效、合理实用、体现办学特色的课程设置方案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关键环节,是在学校层面创造性地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实现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的统整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