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以长春市为例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ong5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需求增长迅猛,现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已不能适应机动化增长需求,城市交通问题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中国,市带县大都市区的独特模式使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 大都市区核心城市的交通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拥挤,二是污染。近20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猛,一些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各级领导对交通问题也密切关注。2000年,国家公安部、建设部联合发文,要求全国部分城市实施道路交通的“畅通工程”,力图通过行政手段促进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的协调,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大都市区核心城市的交通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城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作为缓解交通拥挤措施之一的耗巨资进行道路建设虽然暂时缓和了某些路段,却诱发了小汽车数量的再次增加,使交通更加拥挤甚至瘫痪,从而城市建设又陷入了“拥挤——建设——缓和——再拥挤”积重难返的怪圈,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可持续的大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大都市区周边县市由于经济的因素,与核心城市的联结仍然不够紧密,交通组成结构仍然单一,尤其县市腹地可达性仍然不够好。因此,对大都市区周边县市而言,加强大都市区区域一体化的问题更为突出。在中共中央“五个统筹”方针的背景下,大都市区的城乡共同繁荣对交通建设提出了客观要求。 本文从大都市区的中观尺度着眼,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长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以长春市为例对大都市区的综合交通体系发展做系统性的总结和思考,并对构建和谐的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提出建设性意见。论文主体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国内外学者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对基本概念进行界定; 第二部分:总结国内外城市交通建设的经验教训,归纳出基本做法,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构建的原则、方法和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以长春大都市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其建设综合交通体系的宏观背景、特定条件和限制因素,根据前文提出的原则与内容,提出长春市具体的交通发展战略,勾画出综合交通体系构建的战略蓝图。
其他文献
学位
空间是建筑设计的永恒主题。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发展到今天,流派繁多,风格各异,但归根结底,却都是在创造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空间。建筑的空间本质早已得到世界建筑界的一致认同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急剧扩张,旧城区因物质结构的老化与活力衰退曾一度被当做发展的包袱,要么不顾后果大拆大建,要么抛之脑后任其生死。城市的畸化生长导致了标识性风貌街区的成片
我国从八十年代起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这时期我国独生子女人数迅猛增加,有兄弟姐妹的儿童越来越少,这与八十年代以前的情况差别巨大。如今,他们已经
城市规划的实施涉及诸多要素,如:政冶、经济、法令制度、市场供需、计画报酬、经营管理、协商运作等领域与技术。而公共建设则是城市规划最常用以促进城市发展的手段之一,传统的
大力发展小城镇,推进我国21世纪城市化进程,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小城镇中,商业中心区往往是全镇居民的活动核心和对外窗口,中心区的形象很
商品房是我国现阶段出现的一个特有概念,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而产生的。作为房地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房开发源于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其兴起和迅速发展是在20世纪9
中庭在建筑设计中是常用的一种空间形式,可起到丰富建筑空间的作用,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生态效能,运用的好,可大大改善中庭及周边房间的采光条件,同时也会使整个建筑的通风得到良好
美国大学的影响广泛,但是中国对美国大学的校园规划从来没有作过全面、深入的研究.涉及到此领域的一些研究仅限于零散的对个别校园、建筑的简单介绍,缺乏深度和广度. 这一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