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指示词”。所谓指示词,是基于距离语义和指示功能的跨语言比较性概念,而非传统词类划分中的描写性范畴,相当于国际语言学界经常讨论的"demonstratives"。研究方法为功能类型学视野,本文是功能类型学视野下的语言特性研究。功能类型学的目标是语言多样性以及多样性的变异范围(即,共性),但本文的目的不在于此,而是汉韩语的特性,也就是,在功能类型学的视野下,在语言多样性和共性的宏观背景中,审视和把握汉韩语指示词的特性。因此,本文与以往的汉韩双语对比论文不同,具有如下方法论价值:首先,采取了更加中性化的研究框架。其次,强化了汉韩语的可比性。再次,关注类型学视野下汉韩语的特点,而非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重视比较结果的语言学意义,而非其外语教学意义。汉韩语学界以往关于指示词的专门研究大都只关注其语义特征和话语篇章功能,本文考察比较了汉韩语指示词的词类范畴、构词形态特点、句法制约、语序倾向性和语法化,主要创获如下:第一章考察了指示词“(?),这,那”的词类范畴。本章针对韩语学界指示冠形词和指示代名词的争论、汉语学界指示代词和指词的争论,指出了以分布分析法为基础的词类划分的缺陷,主张认知词类范畴,提倡面向跨语言比较的词类划分方法,立足于语言共性和语言个性的结合、概念空间和语义地图的结合,绘制了指示词的概念空间和汉韩语指示词“(?),这,那”的语义地图。第二章以词典中的既存单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修饰性合成指示词和并列合成指示词的构词形态学特点。就修饰性合成指示词而言,阐述了“堵塞原则”与“规则性”在汉韩语中的竞争关系,区分了合成词的结构透明性,发现了汉韩语在中心词上的类型学差异;就并列合成指示词而言,阐明了汉韩语基本指示语素能够形成对立的语法层次,指出了对立项的数量、对立方式及语序象似性。第三章考察了指示词在名词性短语内的句法制约,分别涉及到了指示词与中心名词、指示词与量词、指示词与领属语、指示词与关系从句的共存现象。指出了汉韩语指示词在以上结构中的共存特性,发现了导致以上特性的语义、功能原因:名词的类指属性及语言经济性与语言象似性的竞争关系。第四章考察了指示词在名词性短语内的语序特征,分别涉及到了指示词与数量短语、指示词与形容词、指示词与名词性修饰成分、指示词与领属语、指示词与关系从句、指示词与多重定语的语序现象。发现了指示词在以上结构中的语序倾向性以及普遍语序原则在汉韩语中的重要性等级。第五章考察了指示词的语法化问题,分别涉及到了冠词化与人称化。就冠词化而言,阐述了汉韩语指示词的冠词化倾向以及在冠词化各阶段的不同表现,发现了汉韩语指示词由句法化到语用化的语法化特性,指出了妨碍汉韩语指示词句法化的各种因素。就人称化而言,区分了汉韩语有关第三人称代词的类型学特点,即:韩语为二人称语言,汉语为三人称语言;评价了汉韩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语法化程度;考察了汉韩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语法化起源(指示代词和区别代词)的发展变化;总结和预测了汉韩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语法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