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地震灾害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高层建筑是我国城市建筑群的主体,RC核心筒结构凭借其优越的抗震性能,成为我国高层建筑多级抗震防线中主要的抗侧力单元已被广泛地使用,但国内外学者对于RC核心筒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研究还很不足。随着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从概率的角度进行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的必然延续。地震易损性分析从概率的角度描述了地震动强度与结构破坏程度之间的关系,将结构的抗震性能用条件概率的方式进行预测和评估,目前已经成为地震工程和结构工程的热点研究领域。因此,对震区混凝土核心筒的抗震性能及易损性能开展研究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多元增量动力分析(MIDA)方法。RC核心筒结构在水平双向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响应的耦合作用会严重削弱筒体的变形能力和延性性能,加剧筒体结构破坏程度。本文通过水平双向正交地震激励定义地震动入射角,采用拉丁超立方体网络抽样法选取同时考虑地震动强度及地震动入射角影响的“地震对”记录,既体现出地震动的随机特性,又可以反映出所选地震动记录的普遍性。在此基础上,调幅所选取的“地震对”记录,进而对结构进行多元增量动力时程分析。该方法弥补了传统的一维IDA方法的不足,更全面的对RC核心筒结构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该方法对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和工程设计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基于MIDA方法的RC核心筒地震易损性分析算例。基于本文提出的多元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对RC核心筒结构进行MIDA分析,获取了结构的MIDA性能曲线,对RC核心筒结构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曲线斜率下降的幅值,定义了结构的各极限性态点。引入结构的全概率标准差,基于可靠度原则并考虑的结构的不确定性,最终获取了RC核心筒结构的易损性曲线,对该结构的易损性性能进行了评估,该方法可以全面的反映在未来可能遭遇到的不同强度地震激励作用下,达到各极限状态的概率。RC核心筒结构多尺度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源自于材料和构件等组成单元的损伤,材料损伤本构关系是其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基础。考虑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差异性及横向变形,基于弹簧摩擦块模型,在传统单轴受压的本构基础上,建立了混凝土在双轴拉-压作用下的随机损伤本构关系,通过与实验对比验证了该本构关系的有效性,并将其应用于RC核心筒结构的有限元建模分析中,从材料等细观角度体现了结构的损伤性能。为体现构件(局部)损伤向结构(整体)损伤迁移转化的多尺度效应,基于已有的构件损伤模型的研究及RC核心筒性能研究结果,建立了能够反映构件损伤、楼层损伤以及整体结构损伤三者之间迁移演化规律的RC核心筒整体地震损伤模型。以整体结构的损伤指数为需求参数,基于MIDA方法对结构进行地震易损性的分析,从损伤的角度对结构在的易损性能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