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历来是中国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失去土地后,农民的养老保证就失去了经济来源,再加上中国老龄化问题不断加重,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更是雪上加霜,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需要新的建设用地是必然趋势,在经济发展尚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合法性时,中央与地方具有土体财政与经济发展的共同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政府实际对地方政府的征地行为总体上采取的是一种“默认”或“纵容”的态度,而地方政府在追逐经济发展以及财政收入的同时,往往缺乏长远的眼光,忽略了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   选题之所以从制度变迁理论为视角来研究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制度变迁理论可以能够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探寻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来龙去脉,寻找其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进而遵循规律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对策和建议。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既涉及征地问题,也涉及养老保障问题,但落脚点还是在于保障问题。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变迁最有研究价值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现有的有待改进的政府评价标准,再加上地方政府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财政收入的能力有限,使地方土地财政的根基仍比较牢固,中央与地方力量围绕着政策过程,不断进行力量博弈。   在这种环境下,本选题运用制度变迁理论,通过分析其制度历史变迁的原因、影响因素,尝试以新的视角分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进而为构建和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提出设想及可操作性建议。
其他文献
我国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从古至今都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进入21世纪之后,三农问题成的《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研究》等。而上述成果的局限性也在于,对农业保险制度所涉及的为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