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江苏省中医院肾科门诊慢病管理系统中甲花片治疗慢性肾炎的诊治资料,观察不同剂量甲花片对蛋白尿的疗效和起效时间的差异,同时观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在江苏省中医院肾病科所有口服甲花片且符合本次研究纳排标准并在慢病管理系统中随访一年以上且病历资料较完整的患者100例。通过数据挖掘及spss统计分析方法观察患者的疗效性指标(尿蛋白定性、24h尿蛋白定量)、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来探索不同剂量甲花片(每日3次,每次4片、5片、6片)的差异。结果:(1)甲花片4片组、5片组、6片组基线平稳,在年龄、性别、所患疾病、联合用药上均具有一致性,在尿蛋白定性、24h尿蛋白定量、血常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血肌酐、胱抑素C等实验室指标上具有可比性。(2)不同剂量甲花片的总体有效率:4片组的患者治疗3、6、9、12个月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4.6%,92.3%,92.3%,97.4%;5片组的患者治疗3、6、9、12个月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3.7%,89.8%,91.8%,95.9%;6片组的患者治疗3、6、9、12个月的总体有效率为91.7%,91.7%,100%,91.7%。(3)不同剂量甲花片的疗效差异:治疗3个月及6个月,4片组和6片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9个月及12个月,两两组间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PRO主要波动于“+”及“2+”之间,随着治疗时间延长,PRO转为阴性及“+”减少的趋势愈加明显。(4)不同时间甲花片的疗效差异:4片组,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9个月、12个月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5片组,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6片组,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9个月、12个月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5)不同剂量甲花片的安全性:治疗后患者RBC、WBC、HGB、PLT、AST、ALT、Bun、Scr、胱抑素C,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期间甲花片对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水平均无影响。结论:(1)不同剂量甲花片对减少慢性肾炎蛋白尿均有显著疗效,每组总体有效率均超过83%。(2)甲花片6片组疗效较4片组、5片组更优,4片组与5片组相比无明显疗效差异。(3)甲花片5片组及6片组起效时间均早于4片组,由于甲花片6片组病例数较少,推测可能在治疗更早期即开始起效。(4)甲花片在治疗期间对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无影响,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