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角膜移植是机体内移植成功率最高的器官之一,但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依然是导致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一多因素参与的调节过程,T淋巴细胞的激活是移植免疫反应的中心环节和不可缺少的条件。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细胞因子,特别是淋巴细胞源性的细胞因子参与,它们在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自1986年T辅助细胞的Th1/Th2模式被提出以来,细胞因子网络与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以及其影响移植物存活时间的机制一直是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认为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基因表达,对预测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角膜排斥反应属于Th1细胞反应,伴随着IFN-γ表达。研究表明,在阻断T细胞活化通路、延长移植物生存时间的同时,常伴有IFN-γ表达的降低。同时,随着免疫排斥反应分子机制的不断研究,越来越多的黏附分子被认为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有关。黏附分子CD44是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表面糖蛋白,它能与多种配体分子结合,并参与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特异性黏连,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影响淋巴细胞归巢(homing),促进T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发生同型间黏附作用,影响T细胞激活和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活性,诱导细胞因子的释放。正常角膜中,CD44在上皮细胞基底膜、角膜细胞、以及角膜缘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而角膜内皮细胞则没有表达,有研究发现:角膜移植或角膜患有炎症时上皮层CD44表达增强;提示CD44分子参与了角膜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他们认为CD44是一种归巢受体,与淋巴细胞再循环密切相关,参与T细胞活化、静止T细胞的增殖及T细胞向靶组织的定向渗出,从而参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本研究旨在观察体外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CD44的表达情况,并用IFN-r对体外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进行干预,从而了解CD44与IFN-r的关系及CD44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为阐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基础。同时通过研究雷公藤多甙对CD44的影响,从而更深的了解雷公藤多甙抑制角膜排斥反应的机理。方法:将11个角膜共计132个组织块,培养在11块培养板上,共得到54孔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将这54孔细胞分为三大组9小组,每小组6孔,当培养细胞生长至70%汇合时分别进行以下干预,干预结束后,将细胞从培养板上消化收集起来,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测CD44的表达情况。一大组:A:正常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干预。B:加入含100U/ml IFN-γ的培养液作用24小时C:加入含200U/ml IFN-γ的培养液作用24小时D:加入含500U/ml IFN-γ的培养液作用24小时E:加入含1000U/ml IFN-γ的培养液作用24小时观察同一时间不同药物浓度干预后人角膜上皮细胞CD44的变化。二大组:D:加入含500U/ml IFN-γ的培养液作用24小时F:加入含500U/ml IFN-γ的培养液作用48小时G:加入含500U/ml IFN-γ的培养液作用72小时观察不同时间同一药物浓度干预后人角膜上皮细胞CD44的变化。三大组:H:加入含500U/ml IFN-γ的培养液作用24小时后,改加不含任何药物的培养液继续作用24小时I:加入含500U/ml IFN-γ的培养液作用24小时后,改加含0.03%(300mg/L)雷公藤多甙的培养液作用24小时观察雷公藤多甙对人角膜上皮细胞CD44的影响。结果:1 CD44在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呈阳性表达(A:FI=1.944±0.237)。2经含0、100、200、500、1000U/ml IFN-γ的培养液作用24小时的角膜上皮细胞表达CD44的量随着IFN-γ的浓度增高而逐渐增高,经LSD-t检验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平均荧光指数分别为A:1.944±0.237; B:2.665±0.356; C:3.268±0.175; D: 3.572±0.213;E:3.878±0.109.3经含500U/ml IFN-γ的培养液分别作用24、48、72小时的角膜上皮细胞表达CD44的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经LSD-t检验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平均荧光指数分别为D:3.572±0.214; F:3.893±0.095; G:4.077±0.059.4①加入含500U/ml IFN-γ的培养液作用24小时后,改加不含药物的培养液作用24小时,人角膜上皮细胞CD44的平均荧光指数为H:3.618±0.061;②加入含500U/ml IFN-γ的培养液作用24小时后,改加含0.03%(300mg/L)雷公藤多甙的培养液作用24小时,人角膜上皮细胞CD44的平均荧光指数为I:3.213±0.073。经成组t检验得出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t=10.455,P<0.01)。即两组细胞CD44的荧光指数不同,经雷公藤多甙干预组CD44的荧光指数低于未经雷公藤多甙干预组。结论:1 CD44在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呈阳性表达。2 IFN-γ可以上调人角膜上皮细胞CD44蛋白的表达,其上调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进一步阐明了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病机理,并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雷公藤多甙可使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CD44的表达下降,有希望降低临床角膜干细胞移植和角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延长植片生存时间,提高移植耐受性。为临床角膜移植降低排斥率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