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靖边西部区域三叠系延长组长8段为研究对象,应用沉积旋回原理,根据电测曲线及标志层(K0、K1)将长8段自下而上划分为长82和长81两个小层。重点从沉积相及砂体展布、储集层条件、储层的分类及其综合评价和油层分布特征等方面揭示该区长8段的油气富集规律。通过岩心和测井相分析,认为研究区长8段主要发育曲流河控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河道侧翼主要微相类型。综合多种测试手段,分析认为长8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成岩作用类型主要见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以溶蚀孔隙为主,其次是粒问孔隙,晶问孔少量发育。孔喉组合类型以细小孔微细喉道型为主。根据岩性、物性和毛管压力特征等参数评价长8储层,将储层划分为:好(I类)、中(II类)、差(III类)、致密(Ⅳ类)四类储层。靖边西部区域长8油藏主要为岩性油藏,良好的烃源岩为油气富集提供了充足的油源基础;叠合该区长82砂厚图与油厚图、叠合油厚图与渗透率等值线图,认为油气富集主要受沉积微相和砂体发育程度控制,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较好的区域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绘制长7~长9生储组合模式图,认为生油层与储集层以“下生上储式”和“上生下储式”为主,配置关系良好;绘制2条长8油藏连井剖面,认为油气富集很大程度上受到岩性条件的控制。以油气富集规律为基础,结合试油试采资料建立有利区预测标准,对本区长8进行有利区预测。共筛选出9个有利区,其中,II类有利区2个,Ⅲ类有利区7个,未见I类有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