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位居前列,而在胃癌中又以胃腺癌为主,针对此类疾病的治疗目前以根治性切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为主。骨质疏松症是因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变化引起的一种疾病,会使骨组织正常负荷功能发生变化并增加骨折的风险。胃腺癌患者术后胃肠道正常解剖结构改变,致使营养物质吸收障碍、电解质紊乱等,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术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进一步提升,但其具体发病机制现阶段仍有争议。目前骨质疏松症的检查一般通过DXA及QCT进行,而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显示,CT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效果不劣于DXA,国内暂无相关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行手术治疗的胃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以期评估胃腺癌患者术后早期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胃腺癌患者共计81人,其中男性66例,女性15例,年龄28-89岁,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测定研究对象术前及术后3-6个月第一腰椎椎体骨小梁CT值,依据术后CT≤145HU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组间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单位胃腺癌患者术后早期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62.96%。患者年龄、性别、饮酒史、术前体重指数、术前血清钙浓度、术前碱性磷酸酶浓度等指标对其术后早期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既往吸烟史、既往糖尿病病史、手术切除部位及吻合方式对术后早期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既往吸烟(P=0.04)及行全胃切除术(P=0.002)是胃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本单位胃腺癌患者术后早期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62.96%。既往吸烟史和行全胃切除术是胃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