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参与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b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始于美国,西方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始于著名学者Wruck,他于1989年从股权集中的角度对定向增发股票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定向增发反映了认购对象对增发者的良性监督,从监督理论的角度对定向增发折价给予理论解释,后来Hertzel和Smith(1993)又提出了信息不对称学说,认为定向增发折价是对认购者付出的搜寻增发者信息的信息成本。这两种观点构成了日后研究定向增发折价的主流。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研究基础薄弱,不可与国外资本市场相提并论,因此国外学者的研究基本不将我国考虑在内,而国内学者对我国定向增发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对较少。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相当集中的,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特殊情况的影响,上市公司大股东(控股股东)在最初引入定向增发这种再融资手段的时期,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可能采用各种手段通过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过程进行利益输送,这既会对上市公司自身造成危害,也同时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在定向增发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都极其缺乏,在政策规范上也不够完善,这必然导致在定向增发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定向增发折价率过高、发行定价基准日不明确以及潜在的内幕关联交易、非法利益输送等。在对2006年~2010年期间进行定向增发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我们发现,大股东参与的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A股的平均折价率为29.73%左右,明显高于没有大股东参与的定向增发折价率。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情况发生?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定向增发A股的定价?这也是本文试图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按照比较规范的实证研究思路进行写作,主要包括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解释本文研究此问题的动机以及背景,并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意义。第二部分,阐述国内外学者关于定向增发的研究现状,将国内外学者提出的观点加以概括总结。第三部分,对定向增发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对定向增发股票的相关政策予以陈述。第四部分,结合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观点,对我国证券市场定向增发折价特别是大股东参与的定向增发折价理论因素进行阐述。第五部分是本文的主体实证部分,选择要研究的上市公司样本,对其进行筛选,选取合适的变量构建本文的实证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第六部分,对实证模型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本文的建设性意见。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本文在研究国外经典理论的同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我国定向增发折价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A股高折价率的原因;(2)2007年9月17日《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出台使得定向增发监管的可操作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可能会对发行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在进行实证研究时,将这一政策变化作为变量引入模型;(3)提出了三点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A股高折价率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为例,从基础教育发展空间分布、设施数量质量、增长速度不均衡的角度,综合考虑幼儿到高中、本地与外地人口教育设施需求,基础与非基础教育的相互衔
近年来,随着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加强、美元贬值以及宏观数据的出台,通货膨胀不断被市场强化,商品价格尤其是蔬菜、石油等价格轮番抬高,这不仅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
本文以苏轼为人汇积儒道禅三家的道德哲学于一身所形成的率真的诗性为论述起点,在苏轼生平经历的政事、家事、诗事的具体层面上,选其直接表现进行细致分析,可见中国诗史上最
石屋清珙是我国元代一位著名的禅僧。在中国禅学史、元代禅学史和中韩禅学关系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他的禅学思想极其丰富,而以茶道思想著称。茶道是其禅学人生的一贯
次贷危机以来,压力测试作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工具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受到前所未有的瞩目,压力测试几乎成为了欧美银行业每年的安全例检。本文从压力测试的起源和发展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我国会融市场各方面制度也继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的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
当前,一般家庭投资,主要选择银行存款来保值、增值.但事实上,由于物价上涨,利息税的征收,银行存款是贬值的.为使家庭资产保值增值,购买债券、股票、基金等多渠道投资,将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