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山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研究——以易县为例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yu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区地形复杂,地广人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非常复杂。本文以易县为例,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文件的基础上,对易县农村的现状进行现场调查和科学合理的分析,根据各村的户数、人口、垃圾产生量以及运输距离比对分析了几种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优选了适于当地的两种模式;详尽分析了两种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的适宜区域、工艺特点、基础建设投资、设备特点、投资预算、运行费用及管理建议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易县无害化垃圾处理模式是以易县现有的2座垃圾填埋场为中心、方圆10km以内的村庄以“村收集-乡转运-垃圾填埋场填埋”的方式,将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该模式共涉及116个村庄、38559户、143557人,需配置垃圾桶1634个,挂桶式垃圾压缩车4辆,挂桶式垃圾清运车15辆,垃圾箱165个,钩臂车25辆,共需投资443.50万元。  (2)垃圾减量化处理模式是以“户分类-村收集-闪蒸矿化处理”方式,将生活垃圾通过闪蒸矿化垃圾处理器进行就地减量化处理;该模式共涉及347个村庄、101762户、362644人,需配置垃圾桶10208个,挂桶式垃圾清运车79辆,闪蒸矿化处理器79台,建设闪蒸矿化处理器场地75个,共需投资3864.02万元,  (3)垃圾处理模式需要相应的后期运行维护费用,经计算得出:无害化垃圾处理模式的区域,每吨垃圾后期运行费用约为90.53元~105.73元;垃圾就地减量化处理模式的区域,每吨垃圾后期运行费用约为41.92元。运行时需采取相应的运行维护管理措施保证实施效果,改善卫生环境。  通过采用两种适于当地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完善生活垃圾收转运系统,加强运行维护管理,保证易县环境卫生的整洁,推动易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并为河北省相同类型山区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我国建筑产业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为确保建筑物能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的开展至关重要.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之间的契合性仍不足.在全
作为商业发展最关键的一项载体,商业建筑的价值体现尤为重要.而要想确保设计质量,满足建筑建设需求,就要把握好这类建筑的设计要点.设计人员要对建筑的具体功能、设施及物业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