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招呼语具有建立、维持和调节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也是礼貌现象的常规用语。通过有限言辞的交流,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角色以及二者之间的亲疏关系被突出出来并加以确定。因此,作为言语交际的先导语,招呼语是否得到恰当的使用则直接影响社交过程的第一步。作为常规用语,招呼语在社会学、人类学、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等学科中得到了一些研究。以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论(The Face Theory)以及Leech的六个礼貌准则为理论基础,各国学者对于招呼语的研究得以扩大和发展。国内,较早的有胡明扬(1987)对汉英招呼语和告别语进行了对比研究;钱厚生(1996)从语言学以及实际运用角度系统研究了两种语言的共性和差异。同时,他还指出,礼貌原则是各种文化通用的原则,但不同文化下不同语言使用者的具体表现并不相同,而目前国内对于招呼语的研究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非语言交际因素的作用几乎甚少涉及到。有鉴于此,本论文拟对英语和汉语的招呼语进行一下这方面的对比分析。希望通过对中西文化背景下的招呼语的对比研究,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规避各种语用失误,从而更为有效的促进彼此间的交流和沟通。以广阔的语言环境和社会环境为背景,Leech的礼貌原则,Brown和Levinson’s(1978)的面子理论以及顾日国(1990)提出的中国社会的礼貌原则为理论基础,并根据所收集的语料,本论文首先对问候语的定义、分类及社会功能等共性方面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其次着重对比分析了英汉招呼语在结构、内容、词汇以及非语言交际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对隐含在这些差异之后的文化、心理及社会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最后,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了大学生在使用招呼语上存在的问题,并对促进跨文化交流意识以及英语教学指出了几点参考意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英汉招呼语存在很大差异:第一,汉语中认为有礼貌的招呼语在英语中并不一定有礼貌。第二,汉语的称呼体系比英语的称呼体系要复杂的多,如汉语认为称呼作为独立的招呼语更有礼貌,英语则不这样认为。第三,汉语肯定式招呼语“你好”等使用频率最高,且越来越普及。第四,非语言交际因素在英汉招呼语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且两种语言在此方面也存在众多差异。第五,英汉招呼语使用当中的语用失误主要集中在礼貌程度、内容和称呼三个方面,其中,尤以礼貌程度的语用失误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