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矿Y型通风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技术研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vio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兴矿属于高瓦斯矿井,1209工作面煤层为易燃煤层。“U”型通风下上隅角瓦斯极易发生积聚,瓦斯浓度超限。为有效降低上隅角瓦斯超限的问题,中兴矿1209工作面采用“Y”型通风方式,即二进一回的通风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上隅角瓦斯积存浓度超限的问题。但是随着综采面的推进,“Y”型通风方式导致了采空区漏风强度加大,更多新鲜空气涌入采空区中,使得自燃危险性急剧增高,为有效降低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性,对“Y”型通风方式下采空区进行防灭火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是注氮防灭火方案的基础,为能够找到最优注氮防灭火方案,通过采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计算了不同注氮位置结合相应注氮量对1209综采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的影响。本文以中兴矿1209工作面的实际条件为基础,对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划分及注氮防灭火技术进行研究。对采空区煤炭自燃理论、采空区自燃过程进行国内外研究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相应数值模型。结合工作面的实际条件,建立采空区流场模拟的物理和数学模型。整理模拟后的数据,根据采空区内的氧气浓度指标和漏风风速指标,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采空区进行自燃“三带”进行划分,为进一步注氮防灭火技术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依据“三带”划分现状进行注氮工艺的设计,分析采空区内注氮前后及不同注氮方案下自燃氧化带分布规律,最终,得出了注氮量为600m3/h与注氮位置距工作面为70m处最佳配合方案,可使氧化带最宽处降到62m,满足工作生产需要,并应用于井下采空区防灭火,能够为工作面采空区火灾的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从而保证该矿采煤工作安全高效的进行,同时对同类条件下通风方式,火的防治提出参考建议。
其他文献
高效瓦斯抽采是预防煤层瓦斯突出、减少瓦斯事故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必要手段之一。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煤层透气性低是我国矿井面临的普遍现状,也是制约瓦斯抽采的瓶颈。平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移动设备的发展不断刺激着电池系统的发展。但是,人们也在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匮乏问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开
随着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企业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企业凭借自身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年代已不复存在,企业与供应商、顾客和竞争对手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网络关系成为
纳米材料的结构决定了纳米材料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改变纳米粒子的组成和结构,能够很好地提升纳米材料的催化活性。然而,如何确保修饰上的纳米粒子的稳定,并且防止它们发
目前,水性环氧树脂在涂料、胶黏剂、复合材料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水性环氧树脂自身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储存稳定性不佳、其漆膜的耐水性差等,如何制备综合性能最佳的水性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在可食性动植物体中富集,最终可通过膳食暴露给人体健康带来风险。本文以半挥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溴联苯醚(PBDEs)作为研究对象,研究BDE-209在罗非鱼体内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参与者,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以盈利为目的。市场导向型的企业往往能更好的实现企业利润,目前所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让我们认识到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其优良的物理性质,在现代工业,尤其是航空及船舶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材料具有密度小、高比强、高比模、抗腐蚀、热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点,被广
氢气具有能量密度高、可存储移动、便于重整转化、燃烧无污染等一系列优点,被认为是理想的绿色能源载体,能够解决人类社会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基于能源发展的战略意义,我国从“十三五”起将氢能产业纳入重点发展规划,2019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氢能产业基地相继应运而生,产业链和市场效益逐渐显现。在现行的制氢技术中,光电化学(PEC)电池裂解水技术通过可再生太阳能驱动水解反应生成高纯氢气,是一种安全
采煤工作面CO严重破坏工作面生产环境,危害井下工人的健康,影响工作面正常生产。一些煤层本身赋存CO,加之采空区的涌出造成采煤工作面及巷道CO—定量蓄积,这不仅会容易导致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