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具有时间的长期性和气候的重复性等特点,信息量丰富,准确可靠,解释能力强,有着常规试验不可比拟的优点。本课题是在以往试验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各施肥处理产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化肥应用的进步可使作物产量增加66%;保持养分循环再利用,施肥(化肥和堆肥)可使作物产量增长76%。保持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有利于提高作物对不同气候年景的适应性,提高作物产量的稳定性。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全N含量的影响与有机C相似。持续地施用有机肥料是扩大土壤有机C库和土壤氮库的有效途径,而以化肥配施有机肥效果最佳。单施化肥并不能阻止土壤有机C含量和土壤N素含量的下降。农田土壤磷库保持较高的养分水平,主要是长期施用化学P肥的结果,持续地、略为过量的施用磷肥,是扩大和增强土壤P库的有效途径。施用有机肥料对扩大农田土壤K库的作用有限,只有在此基础之上增施一定量的K肥,才能实现土壤K素的养分平衡。通过田间试验模拟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施肥制度进步过程中的各种基本施肥模型,成功重现了不同施肥制度对农田土壤养分收支的影响,揭示了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面积农田土壤缺P和80年代农田土壤大面积缺K的原因。在保持农业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的基础上,根据养分供给力设计化肥施用量,不仅可实现高产,而且可平衡土壤养分收支,避免土壤中肥料养分(主要是N)进入环境。本试验中,MNP、MNPK处理达到了作物高产、土壤养分平衡的目的,是较为理想的施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