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目前旅游者的消费理念、消费目标与消费需求层次发生巨变。作为旅游九大要素之首的“食”是旅游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形成巨大的消费旅游流。食旅游活动给予旅游者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还能强身健体,食旅游是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在梳理与凝练国内食旅游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美食旅游”“饮食旅游”展开,两者间的研究内容既有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目前旅游者的消费理念、消费目标与消费需求层次发生巨变。作为旅游九大要素之首的“食”是旅游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形成巨大的消费旅游流。食旅游活动给予旅游者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还能强身健体,食旅游是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在梳理与凝练国内食旅游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美食旅游”“饮食旅游”展开,两者间的研究内容既有差别又有联系,无明显界限但各有侧重,因两者难以相互包含,但部分研究内容又存在交集。为此,2021年学者林锦屏与本文作者在借鉴国外“Food Tourism”研究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食旅游的概念,探讨食旅游的内涵与外延。食旅游是以品尝地方特色美食为主的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过程,让旅游者享受和体验地方特色美食,利用旅游目的地较好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地域组合基础上突出地方美食特色具有康养、健体、文化与休闲等属性的旅游活动。即在旅游目的地极佳或较好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组合的基础上突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食物,所产生的食旅游具有养生、健体、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功能。而提供给旅游活动的特色食物须依赖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而生长,说明特色食旅游与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美食旅游”和“饮食旅游”的研究备受国内外学者,特别是韩国学者的高度关注,研究成果丰富。国内学者主要针对某地区或城市“美食旅游”或“饮食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等进行定性的描述性分析,相对缺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旅游者为切入点研究食旅游消费分布特征与驱动力更为鲜见。为此本文尝试基于提出的食旅游,以云南野生菌为例从旅游者视角出发探讨食旅游消费分布特征及驱动力,运用SPSS、AMOS等软件工具展开定性与定量的相结合研究,剖析食旅游消费分布特征,构建食旅游消费驱动力模型及探索驱动力强弱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对旅游者出游时间、消费动机、消费方式、消费水平、认知程度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得知大部分旅游者的出游时间恰是野生菌集中上市的旺季;旅游者的消费动机主要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享受和体验美食,其中有10.4%的旅游者是为享受野生菌而出游;了解云南野生菌的首要途径是当地人或亲朋好友介绍,缺乏传统媒体宣传;大部分旅游者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进行自助旅游;52.8%的旅游者吃过云南野生菌,47.2%的旅游者表示这是第一次食用;月收入依靠家庭的人数占总受访人数50%以上,人均旅游消费(或预计花费)在1000元以下的占比较大;旅游者食用云南野生菌的花费普遍在300元以内,购买云南野生菌的花费普遍在500元以内;近七成旅游者普遍认为野生菌具有补充营养,强身健体的功效。近四分之一的旅游者对野生菌的食用价值知之甚少。(2)整理与分析云南特色野生菌的十大核心产地,再结合Arc GIS空间可视化工具分析以野生菌为例的食旅游消费分布特征。云南野生菌十大核心产地分布在西北部、中部、中南部和中东部地区,野生菌集中消费地分布与核心产地分布基本吻合。(3)通过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ANOVA分析等方法,探讨以云南野生菌为例的食旅游消费驱动力。结果表明旅游地食资源、旅游者自身需求、感知体验及旅游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及月收入等人口基本特征显著正向驱动食旅游消费;根据本研究观测变量的因子载荷值得出各潜变量中驱动作用最强和最弱的要素;“清洁的空气”和“云南野生菌食材新鲜、美味可口”为一级驱动力因子,剩下的因子都是二级驱动力因子,无三级因子。根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结论得到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启示,可因地制宜地深入挖掘云南省特色食旅游发展的“长处”与“短板”,突出为旅游者的服务功能,为当地探寻更深层次的经济、文化、生态及社会等价值,助推食旅游绿色健康发展。为后续食旅游研究提供具有系统性、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良性稳步的势头,在此基础上,人们对于所居住的环境要求愈来愈高。风景园林是城市环境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最亮丽的风景线。城市风景园林工程主要包含软质景观施工与硬质景观施工两个方面,以具体工程为实例,以风景园林工程中软、硬质景观施工技术为对象,对该课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正>迈克·富兰曾指出,欠缺一个强势的教师队伍,难以令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得以成功和维持。因此,教师专业发展被视为回应新的教育挑战的有效的方法。专业学习共同体被视为一个校本教师发展的重要方法。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所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教师教育进一步强调学校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以及教师们的
近年来,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比例越来越高,每年非正常死亡的中小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家长的教养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家长,如何预防上述现象的出现,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议:(1)不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多维度评价孩子;(2)加强挫折教育,帮助孩子应对挫折;(3)放下对孩子的掌控,让孩子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挖掘栀子对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共同干预机制,明确解毒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共性靶点与关键通路。方法 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百科全书(ETCM)、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以及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收集栀子的活性成分,运用TCMSP、STTICH、Swiss数据库进行靶点
<正>新高考改革后,高考历史试题中创新题的题型和难度都有所调整和变化,集中考查学生材料阅读、概括归纳、史料实证、知识迁移等素养与能力,试题所占分值一般为12分,命题具有开放性,答案具有多元性。学生遇到这类历史题型,往往会解题思路混乱,答题缺乏章法,得分率普遍较低,这无疑成为了历史高考备考的难点。
有机发光材料凭借结构易修饰、颜色可调,成本低等优势,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被应用于光电子器件、生物成像、界面可视化等多个领域。在生物成像领域,由于生物组织的自发光与光散射,成像对比度以及穿透深度受到影响,限制了有机发光材料在生物成像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因此,具有长波长荧光发射、高荧光量子效率且具有优良的双光子吸收能力的有机发光材料,成为研究人员追求的目标。此外,有机发光材料虽然在聚合物荧光可视化
<正>全国卷历史开放性试题因其题型多变、材料学术性强、设问形式灵活、不设标准答案等特征,一直被视为高考历史改革的一块试验田。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在《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中指出:“高考历史命题通过设置开放性试题,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引导高中教学改变追求唯一标准答案、总结答题套路等重复、机械、固化的训练模式,促进学生主
<正>历史地图是高考中考查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工具,具有直观性,它对学生时空观念的考查,相比于单纯的文字性题目更具有针对性、专门性。笔者试以2020年7月浙江选考第2题为例,通过深入解析管窥浙江选考试题的特点,剖析历史地图题的解题思路。2.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观察下图(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
本设计通过梳理视觉隐喻的图像表达与内在含义之间的逻辑关系,阐释了隐喻图像的表现手法其在公益海报设计中的运用模式,并以反电信诈骗为主题,进行了系列公益海报的设计实践,以此探索视觉隐喻与公益海报设计的创新路径。本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过程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概述本设计选题的背景,包括对国内外相关公益海报以及视觉隐喻表现手法的研究背景与实践现状的概述,阐明本设计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与研究框架等;第二部
为了提升风电场的运营可靠性和发电量,充分发挥存量风机的价值和经济效益,必须进行技术升级改造。通过早期投产机组的调研分析,从控制策略方面对机组进行优化,在不改变风电机组硬件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控制策略提升发电量。对老旧机组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分析转矩控制中查表法的不足,引入新控制策略——最优Cp-λ追踪算法,阐述最优Cp-λ追踪的方法以及PI控制算法在转矩中的应用,通过Bladed仿真,模拟各种工况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