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文化下的人际交往--文化哲学视野中的网络游戏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jhurfd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哲学领域开始关注人之日常生活世界,哲学研究发生了由传统哲学研究向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转向。在虚拟文化时代下,网络游戏的普遍流行使得它逐渐成为人与人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研究以虚拟文化下的网络游戏人际交往为研究议题,试图从虚拟文化对网络游戏人际交往的作用关系研究中,通过批判和反思以获得相应的文化理性与交往理性。
  在宏观层面上,本研究从文化哲学视角,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和贯彻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在微观上以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与交往行为理论为理论指导,并主要运用文献调研法、参与式观察法、案例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方法研究本议题。
  在前置研究部分,本研究首先就交往的相关概念做出文化哲学视角的辨析,其中,通过尤为慎重地对虚拟交往、网络交往、现实交往三者的剖析,进一步定位网络游戏人际交往的相关范畴。其次,提出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式,指出适用于本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以及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和交往行为理论,并阐述了游戏视角转向交往视角的文化哲学意义,以及研究交往问题的本体论意义,由此说明以文化哲学视角审视该议题的合法性。
  在主体部分,研究重点论述了三个内容:其一是对作为网络游戏人际交往背景的虚拟文化的研究。该部分首先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为指导,对文化及虚拟文化的概念进行辨析,接着是研究虚拟文化的本质规定性和外延特征,在此基础上,剖析虚拟文化下的网络游戏亚文化环境。经分析得出,虚拟文化首先是在一定现实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化,它在社会进程中起着次于经济因素的重要作用;虚拟文化的属人性和社会性,意味着游戏交往的过程中必定形成虚拟社群或是虚拟社会,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也由此分化为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人总是在二者之间交替生存;具有自觉性的虚拟文化是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文化模式。进而研究从外部文化和内部文化两个层面,对虚拟文化的亚文化——网络游戏文化展开详细分析,认为网络游戏文化包括外部的社会文化(文化政策和传统文化),以及内部的游戏文化(网络游戏固有文化、社群文化、跨“界”互动文化)。
  其二是研究虚拟文化对网络游戏人际交往的作用关系。首先借鉴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以文化与交往的关系、生活世界与交往的关系等回答了“交往何以可能”的问题。紧接着从历时态维度的分析中,揭示后现代主义文化模式时期(虚拟文化模式)的网络游戏人际交往之特征,认为该时期的游戏交往在人际关系、交往范围、交往场域、交往活动的现实性等层面,具有以往文化模式所无法比拟的超越性;进而在共时态维度的分析中,认为网络游戏交往在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层面上,与其他同类型交往方式各有不同,并将网络游戏人际交往的形态特征与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与交往行为理论紧密结合,得出交往异化、交往沉溺、交往文化背景模糊、交往呈现感性向理性飞跃这四大结论;最后,结合共时态维度的分析结果,抽象出虚拟文化的症候所在。
  第三部分,是展开对文化理性与交往理性的建构工作。以哈贝马斯提出的生活世界三要素——文化、社会和个性,作为分析框架。提出网络游戏人际交往的良性发展和理性建构,需要重视以文化反思推动文化再生产的文化理性,促进社会集团形成其统一性的社会理性,以呼吁主体形成并发扬积极的个人同一性的主体理性。
  论文最后提出了研究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在研究展望中,研究认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忽视了实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碰撞问题和交往目的问题,以及他的理论缺乏对文化更进一步的阐述,如文化解释能力不足的问题。最后,在网络游戏人际交往的研究上,本研究认为哲学研究应重视文化哲学对新时代的日常生活世界的保持持续关注。且文化哲学的研究应与文化学研究、传播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严格区分开来。从文化现象中抽象出属于哲学的理性经验,并准确把握文化的矛盾特征,这才是文化哲学研究应聚焦的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和电动汽车的普及,人们对高能量密度、长循环性能的电化学储能器件的需求与日俱增。锂硫电池具有高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且硫在地壳中含量高、对环境友好,相较于其他电池有着更为广阔的开发前景。然而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单质硫的绝缘特性以及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等因素严重阻碍了锂硫电池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以上问题,采用在隔膜和正极之间添加对多硫化物具有吸附作用的夹层被证实是一种提高锂硫
锂离子电池具有污染小、能量密度高、充放电寿命长和充电效率高等优点。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对温度较为敏感。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容量快速衰减、内阻逐渐增大、可放出容量大大减少,这导致了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下降和储能电池无法满足供给需求,对寒冷地区的发展和推广造成了较大的阻碍。所以在低温环境下使用前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加热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针对低温环境下的锂离子电池,提出了基于变频脉冲激励的低温加热策略。对电池
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及不可再生能源被大幅消耗,世界能源结构已经发生重大转变,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备受瞩目,而风力发电被认为是向低碳能源发电过渡的较为成熟的技术。近年来,随着风电在电网中的渗透率逐年升高,给电网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各国纷纷制定了风电并网标准并明确规定了风能转换系统(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WECS)应满足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广府古城是我国目前城市格局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经历了隋唐时期重大的改变,于明清时期达到城市巅峰,形成了完整成熟的城市体系。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广府古城,综合建筑学、景观规划和城市规划等多个相关学科,对广府古城风貌特征及保护活化利用进行研究。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广府古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历史人文城市风貌三要素进行系统梳理。然后在列举广府古城风貌要素特征基础上,运用归纳总结的
电动汽车作为当今生产、生活、军事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应用范围日益增加,其核心部分轮毂电机更是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永磁同步轮毂电机的优势主要有效率高、体积小、功率密度高等,这些优势使之在汽车驱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永磁同步轮毂电机在具备优势的同时也对电机电磁设计有较高要求,同时其高效率的特点也要求电机损耗保持在较低水平。因此,对永磁同步轮毂电机进行电磁设计与优化、电磁特性及损耗等方面的研究尤为
资源型城市转型背景下,城市遗产逐渐受到重视。然而,由于近代以来的城市建设,遗产周边环境缺失,遗产呈现片段化、原子化分布特征。部分地区借助有形或无形的线性空间,仅凭主观经验,重塑周边环境,以期加强遗产联系,完善遗产品质,但却收效甚微。因此,客观评价遗产周边环境现状,分析形成遗产周边环境品质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十分必要。本文通过“梳理研究进展-构建评价模型-获取遗产信息-主观定性认知-客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生态环境状况日益严峻。目前,我国面临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涉及时空尺度跨度大、过程复杂、驱动因素多,使用传统手段处理难度大。卫星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范围长时间序列的生态环境评价与预警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大数据技术为海量生态环境时空大数据的深度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分析方法。因此,如何应用大数据分析方法,综合卫星遥感、气象、地面调查等多源异构时空大数据,对大范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监测评价与预警,服务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