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火灾高温和冻融循环会降低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具有新本构关系和结构寿命的水泥基工程材料,具备“超高强”、“高韧性”和“高耐久性”等优良性能特征。目前,在国防工程、核工业、海洋工程、防护工程、交通工程、桥梁工程以及建筑工程中有显著的应用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以UHPC道路桥梁和UHPC外墙板为例,在其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火灾高温和冻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灾高温和冻融循环会降低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具有新本构关系和结构寿命的水泥基工程材料,具备“超高强”、“高韧性”和“高耐久性”等优良性能特征。目前,在国防工程、核工业、海洋工程、防护工程、交通工程、桥梁工程以及建筑工程中有显著的应用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以UHPC道路桥梁和UHPC外墙板为例,在其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火灾高温和冻融循环的复合作用。为此,通过对432个UHPC试件,进行高温和冻融试验,系统研究了UHPC材料经受单一高温、高温和冻融复合作用后的强度退化规律和抗冻耐久性能。研究结果可为受火灾高温和冻融循环作用的UHPC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具有一定的现实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从经济性和实用性的角度,用剔除粒径大于5mm组分的天然河砂代替石英砂,自行设计3种钢纤维掺量的UHPC配合比,并考察养护方式与钢纤维掺量对UHPC试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高温爆裂情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水加干热的组合养护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UHPC的抗压强度,较标准养护试件抗压强度增加了36.6%;当钢纤维掺量为2.0%和2.5%时,组合养护后UHPC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分别达到127.4MPa和136.3MPa。同时,经核算本试验制备的H-2.0型UHPC,在强度达到120MPa,材料成本约为2000元/m~3,具有较好的经济性。(2)设计制作3种钢纤维体积掺量的UHPC试件144个,进行不同温度(200℃、250℃、300℃、350℃、400℃、450℃、500℃)的高温试验,考察试件的破坏形态、残余抗压强度、残余抗折强度和质量损失,研究了UHPC经历不同高温环境作用后的强度变化规律和质量损失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UHPC试件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均先增加后降低;钢纤维掺量为1.5%的UHPC在经历400℃的高温后抗压强度低于初始值,而钢纤维掺量为2.0%和2.5%的UHPC经历500℃高温后抗压强度仍高于初始强度3.0%和8.7%。与抗压强度相比,UHPC试件的抗折强度和延性受钢纤维掺量和高温的影响更大,500℃高温之后钢纤维掺量为1.5%、2.0%和2.5%的UHPC试件的抗折强度分别较初始值降低了54.5%、34.4%和34.2%。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出UHPC试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随高温温度的计算公式。(3)在高温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制作3种钢纤维体积掺量的UHPC试件288个,进行不同高温温度和冻融循环次数组合的高温-冻融复合试验,并测定试件的破坏形态、残余抗压强度、残余抗折强度和质量损失等,研究了高温和冻融复合作用下UHPC试件的强度、质量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会使UHPC试件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持续降低,但几乎不会造成UHPC试件的质量变化;而经历高温的UHPC试件在冻融后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有所下降,且钢纤维掺量越少、经历高温温度越高冻融后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下降得越明显。钢纤维掺量为1.5%、2.0%和2.5%的UHPC试件在经历500℃高温和300次冻融循环后仍能保持初始抗压强度的68.7%、90.1%和91.3%,且抗折强度保持初始抗折强度的39.1%、58.7%和58.8%。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出经历不同高温温度后UHPC试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计算公式。(4)在上述试验基础上,对3种不同钢纤维掺量的UHPC试件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钢纤维掺量为2.0%和2.5%的UHPC试件在500℃高温和300次冻融循环试验后质量损失不超过5%、抗压强度损失不超过25%,满足F300抗冻等级要求。其中钢纤维掺量为2.0%的UHPC试件在保证优异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同时也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山丹县之沿革,最早可以追溯至汉代删丹之设,其地望应非在今双湖古城处,而当在今焉支山西麓、弱水东岸的大马营乡花寨一带,亦即在今山丹东南方向。汉末张掖属国废止,删丹以南便先后设置了万岁、仙堤、兰池、金山等县,后来一同归属于西郡(治所当在今山丹东八里)。删丹于北周时北移至今山丹稍东,而周边诸县相继并入删丹,其遂成为甘凉间重镇。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建山丹卫;永乐五年(1407年)山丹城由不足二里扩展
剧作家斯特林堡为现代戏剧舞台美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中年时期对自然主义风格的舞美探索并不妨碍他晚年时期舞美思想的重大转变。他晚年时不满足于固定的舞台绘景,开始探索现代戏剧舞台时空的自由转换功能,大力推动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的灯光、投影技术,并探索更为轻便、灵活的舞美造景技术。在当时,他对"梦剧"和"室内剧"的理想化舞美设想没能完全实现,然而这些设想本身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舞美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交通广播迎来巨大挑战,泉州交通广播以实战“应考”,不断寻求破局之径,担负起主流媒体的职责与使命。
铁路、民航大发展及私家车保有量上升,不断挤占道路客运行业原有的市场分额,道路客运市场的经营环境已经改变,原有的运输服务难以满足广大用户多样化的出行需求。而共享经济作为近年来热门的新经济形态,在客运领域与传统道路客运企业形成部分竞争的同时,也为客运行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论文以泉州市道路客运行业的转型发展作为研究课题,主要使用SWOT战略模型及Mobmap地图可视化工具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我国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技术与经济快速发展,随着产品与服务的逐步升级换代,企业现时的经营环境十分严峻,使得企业逐步引入自动化与智能化设备用于生产经营,此时间接费用在企业总成本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制造费用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导致现阶段制造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出现了缺陷与漏洞。传统的成本法已经无法精确地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生产成本,无法满足企业的客观要求,这也给企业成本核算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完
本文就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把路况信息“烹制”的实用、好听且有趣,做出了探讨。
以南通市轨道交通1号线上方新建承插式给水管、污水管长距离沟槽开挖工程为依托,基于管道与隧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结构特点,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管道沟槽开挖方式、开挖槽段长度对轨道交通隧道变形扰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距离管道沟槽采用钢板桩支护直槽开挖的方式相对于放坡开挖可极大降低对下方隧道的变形扰动,下方隧道的变形随开挖槽段长度的增加而增大,沟槽施工中须考虑时空效应,土方快挖快填,缩短沟槽暴露
天山廊道是指以天山山脉走向为依托所形成的交通路网。唐朝充分利用了天山南北山麓的外部廊道,保障丝绸之路东西交通畅达。同时,唐朝重视沟通天山南北的内部廊道作用,在东天山廊道设置伊州、西州和庭州,使得东天山成为三州商贸往来的要道;通过中天山廊道将焉耆、龟兹与天山北麓、弓月城联系起来,加强对西域地区的交通往来。交通四方的天山外部廊道、沟通南北沙漠和草原绿洲的内部廊道,共同构成了唐朝经营西域和对外交往的交通
根据不同的配电网运行状况,针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建立了配电网络选址和定容量优化模型。采用基于微电网群和电力系统的经济性进行优化分配,可以降低配电网络的运营费用,降低电力系统的投资和维修费用,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性。
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媒介形态的颠覆性改变,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推动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和加工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短视频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成为重要的传播形态。近年来,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事业部坚持“融合传播、转型发展、有用有效”的发展理念,在可视化改造、新媒体矩阵建设、AI智能广播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做“看得见”的广播,取得了新突破,展现了融媒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