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因治疗在肿瘤治疗和遗传病治疗方面有很好的前景,引起了广泛关注。基因治疗面临的最主要的难题是寻找一种高效、低毒的基因转染载体,将基因药物导入特定的细胞中,并能稳定地维持其功能。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基因载体主要分为病毒载体系统和非病毒载体系统。而作为非病毒性载体之一的阳离子脂质体在临床试验中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本论文合成了两类阳离子脂质。一类是以氨基酸为原料,通过Fmoc-氨基保护、酰胺化、Fmoc-氨基脱保护、氯乙酰化和季铵化反应,合成TMA-β-Ala-di-C12和TMA-Val-di-C12两种氨基酸类阳离子脂质。另一类则以环氧氯丙烷为原料,通过酸催化开环反应、叔胺反应、醚化和季铵盐化反应,合成TMA-Apd-di-C12和HEDMA-Apd-di-C12两种丙二醇胺类阳离子脂质。采用超声波分散技术,将自合成的阳离子脂质分散成阳离子脂质体,再将脂质体与装载EGFP的质粒DNA混合制备成脂质体/DNA复合物。用Zetasizer Nano ZS激光粒度仪测定了各阳离子脂质体和脂质体/DNA复合物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阳离子脂质体及其DNA复合物的形态。结果表明各脂质体及其DNA复合物均有适用于细胞转染的平均粒径,脂质体尺寸为60-150nm,脂质体/DNA复合物为100-350nm;原子力显微镜表明脂质体及其DNA复合物呈微球形态。通过凝胶阻滞实验,研究阳离子脂质体与质粒DNA的结合能力和确定各脂质体/DNA复合物N/P比范围。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复合物中转染试剂比例(即N/P比)的增加,DNA延滞作用明显增强。当N/P比增至2时,各脂质体与质粒DNA已完全结合。以自合成的四种阳离子脂质体为基因载体,分别对HEK293、 A549、U251、Huvec、Ges-1、Hct116、HeLa、GC-1、HBL-100、SW480、 FT293、NIN3T3、MCF-7和HT1080十四种细胞系进行转染试验,转染效果与商用转染试齐(?)LipofectamineTM2000(Lipo2000)进行阳性对照。结果显示,四种阳离子脂质体在大部分细胞系中的转染效率与Lipo2000(?)目当或优于Lipo2000。用MTT法对各脂质体的细胞毒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自合成的氨基酸类阳离子脂质和丙二醇胺类阳离子脂质有低于Lipo2000的细胞毒性。自合成的四种阳离子脂质体表现出较高的转染效率和低细胞毒性,有进行体外转染和基因治疗的潜力;为非病毒性载体阳离子脂质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