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知觉及其图式--从梅洛--庞蒂时间学说出发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w961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问题是哲学领域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对于时间本质的讨论几千年来从未终止。我们惯常的时间观将时间比作一条大河,在梅洛-庞蒂看来,这是对时间关系的颠倒:时间是从将来而来,然后消失在过去中,而不是从过去到将来。梅洛-庞蒂提出,时间既不存在于客观世界,更不在意识之中,时间是主体的一种维度。惯常时间观的成因可以归结于身体的单子化以及错误的参考系。  胡塞尔在其关于时间的学说中已经为我们描绘了意识时间场的构造。意识的时间场由滞留—原印象—前摄的三维构成,这是客观时间的基础。胡塞尔在《贝尔瑙手稿》中将原进程阐释为滞留与前摄的交织,同时他指出,前摄是对滞留的一种变异。但是,为了解释原进程的方向性,胡塞尔不得不引入空泛的“绝对流”概念,这招致了诸多批判。梅洛-庞蒂向我们指出,在时间性中,知觉具有更基础的地位。他将时间性与知觉性的身体相统一,身体相对于意识具有被动性,身体承受时间,而后产生方向。  借助《贝尔瑙手稿》中给出的最终图式,我们能够尝试为梅洛-庞蒂做出一个时间性的新图式,以说明在时间知觉的基础上,时间意识的方向形成的机制。里贝特从实验的角度佐证了身体本身就具有时间性,滞留与前摄同样有生理基础。我们的时间场就是知觉场,它是身体的构造,而不是由意识形构的。通过新的时间图式,我们能够重新诠释再回忆的机制,以及意识时间的一系列现象。
其他文献
法国当代社会学家维利里奥以“光电技术”的视角对当今的网络虚拟现象展开考察,展现了网络虚拟的独特面貌,并将这种视角下所展现的“网络虚拟现象”命名为“消逝美学”。但是,作
恩格斯是对女性伦理,对女性与婚姻家庭的关系研究较多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这是源于他在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基础上来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问题,而且他深入到普通工人家庭中
《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代一本重要的美学文献和诗学理论著作,前人对它的研究虽已有不少,而“虚”“实”范畴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元范畴和核心范畴,具有极强的普适性阐释功能。因此,本文试图在厘清《二十四诗品》中的“虚”“实”观念及相关主张的基础上,延展至其他艺术领域对其作出普遍性的美学阐释。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第一章主要阐述《二十四诗品》中“虚”“实”概念的内涵。由于“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