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降低建筑能耗,目前绝大多数住宅建筑的密闭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这就导致了室内房间的通风量越来越少,室内产生的污染物也无法及时有效地排除至室外。室内通风是目前控制室内空气品质最有效的方法。通风的设计需要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满足室内人员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新鲜空气量,保证室内人员舒适性;二是当室内存在突发性污染源时,通过通风的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去除室内污染,保证人员健康。因此,本文将污染源辨识理论与通风系统相结合,使通风系统可以找到污染源所在位置,这对于室内空气品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严寒及寒冷地区典型城市沈阳冬季住宅污染物浓度现状进行了实地测量,测量内容主要包括室内C02浓度、甲醛浓度、温度、PM2.5浓度以及PM10浓度。测试结果显示室内甲醛平均浓度为0.23mg/m3,CO2浓度平均值为1500ppm。由此可见,室内污染物浓度远超国家标准。在测量过程中同步进行了住宅的自然通风实验,实验过程中室内污染物浓度快速下降,甲醛平均浓度为0.05mg/m3,CO2浓度平均值为700ppm,但是由于冬季室外雾霾现象普遍比较严重,因此在通风过程中室内PM2.5浓度以及PM10浓度均有所升高,同时室内温度骤降,造成室内人员热舒适感较低。这说明通过通风的方法可以去除室内污染物,但是无法控制的自然通风在去除室内污染物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污染物,且导致室内温度大幅下降,额外增加室内采暖负荷,因此本文考虑采用可控的机械通风系统对室内空气品质进行控制。本文所采用的机械通风系统与传统通风系统的区别是将污染物源辨识理论应用到了通风系统中,这样可以通过辨识方法快速找到污染源,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通风,使得室内污染物可以快速高效地去除。首先假定可能出现的污染源位置,进而根据不同污染物浓度范围计算不同送风量,当室内污染物浓度超标范围为0%~30%时,系统依照计算所得风量送风,送风量为130~156m3/h,当室内污染物浓度超标范围为30%~50%时,送风量为156~180m3/h,当室内污染物浓度超标50%以上时,送风量为180~240m3/h。其次制定不同污染物位置所对应不同通风形式,不同送风量与通风形式的结合得到系统通风策略,通过CFD模拟对比分析不同送风量、不同送风形式下的通风效果,最后确定最优通风策略:当污染源位于客卧区时,由客厅区与客卧区送风口共同送风,客厅区送风口风量维持污染物浓度未超标时的送风量,客卧区送风口承担新加的增送风量;当污染源位于客厅区时,由客厅区送风口送风;当污染源位于主卧区时,主卧区送风口与客厅区送风口同时送风,客厅区送风口风量维持室内污染物浓度未超标时的送风量,主卧区风口承担新增加的送风量。本文将污染源辨识理论应用于通风策略的研究中,设计针对不同位置污染源所对应的不同通风策略,对改善严寒及寒冷地区住宅建筑的现状,提高住宅建筑室内环境的空气品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