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证券市场特有的制度——ST制度(Special Treatment),可理解为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态和财务状况出现异常时进行的风险示警,对符合这些异常规则的公司实行降级ST处理,即在公司股票名称前面加上ST,同时对公司的股票每日的涨跌幅度进行相应的限制,由原来的10%限制在5%,并以ST来区分此类公司与正常上市公司的区别,告诫投资者此类股票投资存在一定不可预估的风险。投资者自行评估风险来来决定是否对该公司进行投资。在我国的如今的证券资本市场上,ST公司出于融资动机、报酬动机、保市动机、以及政治动机等等,使用一系列的特殊手段如:盈余管理法来实现上市公司摘帽“保壳”的现象以实属多例。但是实际操作中,基于各类因素,绝大多数公司没有以减少营业成本、获取更多营业收入等合规的经营手法来取得盈利,反而是通过操纵利润、“巧用”制造过度盈余管理等手法,以此达到其目的——摘帽。案例研究法是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基于国内外在讨论此类问题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作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论述,所运用的国内ST制度、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为本文的研究建立起了相关理论基础。紧接着,以*ST夏利实现成功摘帽为例,详细分析了*ST夏利的摘帽背景、摘帽动机、摘帽手段以及后续经营状况,以及揭露了这一行径并未真正实现改善经营状况,实现盈利的结果。最后,文章提出相应的意见及建议。在结构安排上,本文一共有五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ST制度与盈余管理的概述;第三章,案例介绍;第四章,案例分析;第五章,研究结论和案例启示。本文以*ST夏利公司为例,研究认为,要规范ST公司摘帽乱象需要进一步做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准则、合理规划和执行ST公司退市制度、督促上市公司建立完备的内部治理结构等相关制度设计与监管落实。而不仅如此,除了从制度着手外,更重要的还需引导ST公司以战略长远的眼光着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努力提升企业内生动力,不断改善自身经营状况,最终实现公司业务的转型发展与升级。如此“双管齐下”,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