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制备方法对水飞蓟宾纳米混悬剂体内外行为的影响

来源 :承德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mon521mu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飞蓟宾(Silybinin,Sy)系从菊科植物水飞蓟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黄酮木质素类化合物,具有保肝、抗氧化、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用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急慢性肝病的治疗。Sy属于BCSⅡ类药物,水溶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纳米混悬剂(Nanosuspension,NS)是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稳定剂,通过适当制备方法将药物粒子稳定在其所形成的分散体系中。研究表明,NS的制备方法可以影响其体内外行为。本研究采用高压均质法和反溶剂沉淀法分别制备水飞蓟宾纳米混悬剂(Sy-NS-G、Sy-NS-F),考察不同制备方法对Sy-NS体内外行为的影响,通过对Sy-NS处方的筛选、制备及冻干工艺的优化,最终制备成粒径相同的Sy-NS-G、Sy-NS-F;测定Sy原料药及Sy-NS-G、Sy-NS-F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累积溶出度,并进行Sy-NS-G、Sy-NS-F的影响因素试验,同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物相表征;并对Sy原料药和Sy-NS-G、Sy-NS-F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进行了比较,探讨两种制备方法对Sy-NS体内外行为的影响,为后续选择Sy-NS制备方法提供参考。目的:制备水飞蓟宾纳米混悬剂,并在处方组成及粒径、PDI一致的情况下,通过溶出度、溶解度、稳定性、物相表征、药动学实验等探讨高压均质法和反溶剂沉淀法两种方法对Sy-NS体内外行为的影响。方法:1.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Sy-NS-G,以粒径和PDI为指标,单因素筛选稳定剂,再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处方和工艺;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Sy-NS-F,优化工艺,使其处方和粒径与Sy-NS-G相同,再通过冷冻干燥法将Sy-NS-G、Sy-NS-F冻干,通过冻干后的粒径、外观形态的变化,确定冻干保护剂的种类和用量。2.动态光散射原理测定Sy-NS-G、Sy-NS-F冻干粉的粒径和Zeta电位;测定Sy原料药及Sy-NS-G、Sy-NS-F冻干粉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累积溶出度;对Sy-NS-G、Sy-NS-F冻干粉进行影响因素试验考察;同时利用SEM、DSC、XRD、FT-IR对Sy-NS进行表征。3.建立U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Sy浓度的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分别单次灌胃给予Sy原料药、Sy-NS-G和Sy-NS-F,测定血药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比较Sy原料药、Sy-NS-G、Sy-NS-F之间的药动学参数差异。结果:1.两种方法制备Sy-NS,经过处方优化得到粒径相同、PDI相近的Sy-NS,处方组成为Sy: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乙烯基己内酰胺-聚乙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Soluplus)=60:5:1,Sy-NS-G的制备工艺为:Sy原料药的质量浓度为0.5%,高速剪切机剪切20 min,高压均质机在110 MPa压力下均质12 min;Sy-NS-F的制备工艺为:Sy原料药的质量浓度为0.5%,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醇,溶剂(乙醇):反溶剂(水)=1:7,细胞超声粉碎功率为65 W,时间为31 min。冻干保护剂为5%甘露醇,Sy-NS-G、Sy-NS-F冻干粉的粒径均为430 nm左右。Sy-NS-G冻干粉外观呈淡黄色粉末,Sy-NS-F冻干粉外观呈白色粉末。2.Sy-NS-G和Sy-NS-F的Zeta电位分别为(-33.8±0.252)m V和(-31.7±1.32)m V。以含0.2%SDS不同p H值(p H=1、p H=4.5、p H=6.8、水)水溶液为溶出介质,Sy原料药、Sy-NS-G、Sy-NS-F冻干粉、物理混合物的累积溶出度均随p H增大而增加,同时两种方法制备的Sy-NS在2 h内与物理混合物、Sy原料药相比均可提高Sy的溶出度,且Sy-NS-F在不同p H介质中的溶出行为均优于Sy-NS-G。溶解度试验表明,在不同p H值(p H=1,2,3,4,5)水溶液中,Sy-NS-F冻干粉比Sy原料药、Sy-NS-G冻干粉溶解度更高。SEM、DSC、XRD、FT-IR表征结果显示,Sy在Sy-NS-G中以晶体形式存在,Sy-NS-F中部分为无定形态,制备成Sy-NS未改变化合物的结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强光条件下Sy原料药、Sy-NS-G、Sy-NS-F中Sy的含量、溶出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程度:Sy原料药>Sy-NS-G>Sy-NS-F,即Sy-NS-F冻干粉所受影响最小,稳定性较Sy原料药、Sy-NS-G稍好,但在储存过程仍应注意避免高温、高湿和强光,选择低温、干燥、避光的环境储存。3.以大豆苷元为内标,采用UPLC-MS/MS分析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Sy的浓度,标准曲线方程为Y=8867.41047X+45600.2(R~2=0.996),方法学考察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药物动力学研究中,与Sy原料药相比,Sy-NS-G、Sy-NS-F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64.56%和447.72%。结论:采用高压均质法和反溶剂沉淀法两种方法制备Sy-NS,在溶出度、溶解度、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等方面Sy-NS-F具有更大优势,表明反溶剂沉淀法更适合Sy-NS的制备。药物的结晶形态可能是对体内外行为产生影响的原因,由于大鼠体内胃肠道环境过于复杂,两者的差异原因仍需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为践行人民美好出行的宗旨,有效引导节假日公众合理出行,缓解高速公路网拥堵,文章应用交通运行数据,包括流量数据、公路交通阻断数据、服务区运行数据等,通过有效的分析计算,并以2021年五一劳动节为例,从云南省高速公路网出入省、出入昆、高峰日期和时段等空间和时间维度,并结合路段自身特点等,对节假日进行流量和拥堵路段(收费站)等预测,最后通过相关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对社会公众进行发布,引导公众合理规划出行路
《文心雕龙》在清代,接受时段长,接受内容广,接受个体众多,接受话语形态亦多姿多彩。与其他朝代对《文心雕龙》的接受比较,清代乃是接受形态丰富、接受成果丰硕、接受视角多样的时期。清代诗论、文论等对《文心雕龙》的接受,涉及文之枢纽、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等方面,可谓视野开阔,目的鲜明。简言之,《文心雕龙》参与了清代诗论、文论等艺术门类话语体系的建构过程。清代诗论、文论中,多维接受《文心雕龙》的典型,有钱
蒙古例(亦称蒙古律)是清朝(包括后金时期)统治者主要为外藩蒙古制定的特别法。其文本经历了《蒙古律书》到《蒙古律例》的发展,最终被嘉庆朝《理藩院则例》吸收。蒙古例主要适用于外藩蒙古各旗及八旗察哈尔、归化城土默特、乌梁海等内属旗。蒙古例吸收了大量明代蒙古法的内容,不仅将罚畜刑适用于各类犯罪,还参考了蒙古法中有关游牧生活的规范。蒙古例适应了蒙古人游牧的生活方式和法律传统,发挥了笼络和控制蒙古人的作用,是
<正>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西南约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出土。曾作为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展品展出。宫灯的整体造型是一个跪坐着的宫女双手执灯。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六部分是分铸而组装成的。宫女体中是空的,头部和右臂还可以拆卸。宫女的左手托住灯座,右手提着灯罩,右臂与灯的烟道相通,
期刊
<正>当前,绿色、经济、安全、量产成为了全球农业发展的关键词。在我国,农业生产仍然普遍存在着生产效率不高、自动化程度不够、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生物农业是利用系统生物学原理、方法,去管理农作物;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改造、提升农业品种和农产品性能,通过促进自然过程和生物循环保持土地生产力,利用生物学方法防治有害生物,以保证产品安全,利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调节水肥与土壤之间的关系,在满足农作物生长的基础上,
期刊
中国人的故事该如何讲述,中国人的精神该如何表达,一代“怪杰”辜鸿铭为世人发凡起例,其著《中国人的精神》以辛辣的手笔驳斥了某些所谓外国“汉学家”阐释中国人精神面貌的观点并把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温良”品性宣之于世,作者以高度的自信将中国人的精神作为“救世良方”广而告知,在外域文化引发轰动反响。尽管人们对辜鸿铭的“辜氏风格”、“辜氏方式”和“辜氏话语”毁誉参半,但《中国人的精神》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仍然值得细
<正>说起建筑批评或评论,读者首先会想到常见于期刊杂志上关于某个新建建筑的论述,但是《媒体与评论》与《体验与评论》两本著作拓宽了人们对此概念的理解,呈现出支文军教授对建筑批评领域的重要贡献。这两本书分别以黑白两色作为封面,共有12个板块,收录了作者及其合作者撰写的95篇论文。整体来看,它们可以被归纳为3种批评实践模式。
期刊
<正>"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花灯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宫灯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花灯,走过千年历史,如今依然熠熠生辉。下面,我们就沿着历史的足迹,探秘宫灯的前世今生。来自汉代的一束光宫灯又称宫廷花灯,主要是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和玻璃,绘以各种图案的彩绘灯,是中国彩灯中富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期刊
文章首先介绍了汉服的形制和文化内涵,其次从新媒体和景区两个角度出发,结合两者的特色,分析了汉服在传播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最后研究了景区文化传播的独特优势,以期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汉服在景区中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方法。
针对当前中小学一线教师存在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有待提升、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以书友会学习共同体中的10位中小学教师为调查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收集研究资料,采用叙事研究法,详细呈现书友会学习共同体中的10位中小学教师作为“教书匠”的成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