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长白山金沟岭林场的原始林、云冷杉林、杨桦次生林和人工落叶松林(53年生和39年生)为研究对象,同时以草地为对照试验区,研究其林地枯落物组成及分解状况、土壤持水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揭示了不同森林类型间土壤特征及水源涵养功能的差异及规律,为该地区森林经营提供了基础依据,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主要结论有:(1)不同演替阶段枯落物的现存量符合林地的正向演替,枯枝落物现存量在28.96-56.42 t.hm-2之间;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变化为:原始林>杨桦次生林>云冷杉林>53年生落叶松林>39年生落叶松林。(2)不同林型改变土壤容重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原始林>云冷杉林>杨桦次生林>39年生落叶松林>53年生落叶松林>草地;表层的土壤孔隙度均最大;针阔混交林林地的土壤通气性、蓄水量能力最好,其次是阔叶林,再次是针叶林。(3)各植被类型总蓄水量依次为:杨桦次生林>云冷杉林>原始林>39年生落叶松林>53年生落叶松林>草地,且人工落叶松林总蓄水量显著降低。(4)本地区土壤养分含量丰富,有机质含量依次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纯林;杨桦次生林土壤全N、P、K和速效K显著高于其它林地;碱解N和速效P含量是云冷杉林最高,其它林分差异性不显著,人工落叶松林随着林龄的增大,养分含量有所降低。(4)林区土壤偏酸性,土壤pH在4.68-6.34之间;杨桦次生林和草地土壤pH值显著高于其它林分,其它林分土壤pH值差异性也显著。土壤pH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化无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