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的广泛应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率逐年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院内感染重要病原菌,它常表现为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即多重耐药,可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菌血症、泌尿系统感染、脑膜炎、软组织感染以及腹腔内感染等严重感染,还可以在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房引起爆发流行,病死率高。鲍曼不动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具有固有耐药性,并易产生获得性耐药,使治疗越来越困难,临床治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整合子是上世纪80年代在对耐药质粒和转座子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被发现的一种基因片段,它能识别并俘获移动性基因盒,基因盒常携带有耐药基因,并通过特异性基因重组机制使耐药基因发生水平传播,在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与Ⅰ类整合子的相关性。
[方法]:
1.收集2003年1月-2006年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细菌室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资料,作耐药现状分析,分析其对11种抗生素耐药率变化,并筛选出多重耐药菌株。
2.收集39例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及41株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以纸片扩散法敏感试验(Kirby-Bauer改良法)检测其耐药表型,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Ⅰ类整合子的分布情况,并分析Ⅰ类整合子与细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
[结果]:
1.4年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548株,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130株(23.7%),外科190株(34.7%),内科168株(30.7%),急诊科60株(10.9%)。痰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最多见,占78.5%,其次为伤口分泌物。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除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高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40%以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为54.1%(296/548)。
2.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Ⅰ类整合子阳性率为82.1%(32/39),非多重耐药菌株阳性率为26.8%(11/41),多重耐药菌与非多重耐药菌株Ⅰ类整合子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4.6,P<0.001);比较研究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耐药表型与Ⅰ类整合子阴性菌株耐药表型发现,除了对亚胺培南敏感率均较高,对氨曲南均耐药,两者耐药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对其它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存在着更广泛的耐药谱。
[结论]:
(1)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多见于重症监护病房和外科病房,该菌可从多个部位标本中检出,包括呼吸道、泌尿道和外伤伤口等,但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2003年-2006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以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丁胺卡那,提示亚胺培南仍是广州地区治疗不动杆菌的首选用药。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对鲍曼不动杆菌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2)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率发生率高。
(3)鲍曼不动杆菌型Ⅰ类整合子分布特征明显,多重耐药菌株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多重耐药菌株;除亚胺培南与氨曲南外,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其余各抗生素耐药性均明显高于阴性菌株。
(4)Ⅰ类整合子的表达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