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经济构成上来看,农业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但是从从业人口和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中国依然有着约6亿农村人口。因此,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提出精准扶贫战略部署,计划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为了顺利完成以上目标,每年有大量的扶贫资金、各类涉农转移支付投入农村领域,这些扶贫资金的使用和救助物资的审核、认定、发放等涉农扶贫领域的工作都需要通过农村基层的村干部来完成。我们必须对村干部付出的巨大劳动予以肯定,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村干部在涉农扶贫领域的工作中存在大量的腐败问题,这些腐败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基层的稳定,制约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大局。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看,研究和探讨村干部涉农扶贫领域腐败现象的产生原因和相应的对策,已经成为战略层面的共识。本文围绕村干部涉农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展开研究,基于寻租理论、惩防体系建设理论,总结了村干部在扶贫领域出现的无中生有、虚报套取,以权谋私、坐地生财,张冠李戴、优亲厚友,雁过拔毛、顺手牵羊,欺.上瞒下,挪作他用等腐败问题,剖析了产生村干部涉农扶贫领域腐败的原因,主要有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基层权力监督机制不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缺乏、选任制度落实不到位和涉农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惩治力度不够强等客观原因;以及村干部政治素养缺乏、法制观念淡薄、权力观扭曲等主观原因。最后,从注重事前预防、加强事中监督、严肃事后惩处等方面提出防控村干部涉农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在理论层面,将为丰富惩防体系建设相关理论提供一些素材;在实践领域,希望可以为村干部涉农扶贫腐败的治理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