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的真实与虚无——浅析张爱玲的审美主义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8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把感觉定位为可以见出真实世界的端口,从《倾城之恋》里白流苏和范柳原的感性婚姻,到《封锁》里吕宗桢和吴翠远的感性爱情随着封锁解除的瞬间消解,再到《色·戒》中王佳芝受感觉支配最终搭上性命。她走了一条对审美现代性的思索足迹之路,最终她消解了感性在瞬间的真实与历史感。对比波德莱尔,她往下走了一步,见出了感觉的瞬间碎片在历史感和永恒的包裹下,通向了虚无。本文分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一,张爱玲作品的审美现代性视角;   二,《倾城之恋》中的“时间”、“空间”与感觉的真实;   三,《封锁》中的感觉:“瞬间”与“永恒”;   四,《色·戒》中的审美主义:感觉与虚无;   五,余论:张爱玲的审美现代性思想。
其他文献
本文是以科学知识社会学中反身性问题为主线,在科学知识社会学视角下,对反身性原则提出的时代背景、反身性问题的提出、反身性问题对科学知识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影响以及科学知识
柏格森区分了两种“强度”以及两种“多样性”,目的是去除空间、数目等外在的东西,使原初的东西得以呈现,这种原初的东西就是作为柏格森哲学起点的绵延。它是意识的直接材料,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