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之辨的逻辑语境

来源 :上海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did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的核心论题之一,推动了一个时代的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在包含了名与实、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的辩论中,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以王弼为代表的“言不尽意论”,一是以欧阳建为代表的“言尽意论”。本论文以王弼和欧阳建为代表,对他们在“言意之辨”中的主张进行比较和考察,并探讨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一般说来,言指语言、文字,意指思想认识,在这个意义上,“言意之辨”可以理解为探讨人凭语言文字能否把握事物的现象、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也就是能否用语言文字把人的认识表达出来。“言意之辨”包含着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人是否具有完全认识能力的问题,即人是否能否把握事物的现象、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二是对人的认识的表达问题,即人能否使用语言文字把认识表达完整。这其中又暗含着辩论双方以何种名实观和正名观为前提的选择。在对第一个问题的探讨上,王弼既注意到了人认识事物过程的复杂性,曲折性,他既看到了人认识能力非至上性的一面,又看到了至上性的一面,但更关注非至上性的一面;而欧阳建则更强调人认识能力的至上性,他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几乎是一次完成的,不但可以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考察方法上,王弼主要运用了体悟、直觉的方法,而欧阳建则在其论述中运用逻辑论证的理性方法。在第二个问题上,王弼看到了语言符号的相对性和局限性,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不能用名、言表达的东西,如人的精神境界与信念信仰既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的,也无法用逻辑的方法证明。也就是说王弼已注意到了通常被人们所忽略的语言与其所表达的思想之间的存在差别和矛盾的问题,他把语言和思想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动态的充满矛盾的活动过程。欧阳建则从名与物、言与理的统一出发,忽略了言与意相矛盾的一面。他肯定了“名”在认识、辨别事物上的重要性,肯定了通过逻辑认识理性地把握客观事物的可能性,坚决认为人们可以用言(名)来反映客观世界,可以运用逻辑思维达到客观真理。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对当时以及后代中国思想界在语言与思维方面的影响很大,有学者曾评论说,“该学说如Occam’s razor,以利刃尽削除汉人学问之芜杂”2。“言意之辨”使得思维突破有限和具体,走向无限与抽象。也正是这场大辩论,展现并提高了魏晋人的思辩水平和审美思维能力,对后世哲学、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也有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为了更好地促进梅州油茶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本文在分析油茶魅力和梅州市油茶产业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阐述了梅州油茶产业的优势(strength)与机遇(opportunities)、
在语用学研究中,会话隐涵是重要内容,因为会话隐涵对言语交际的表达和理解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从格赖斯提出会话隐涵理论开始,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和巨大的争论,许
<正>以"做短期生意、制造话题以打响知名度,然后立即消失"的快闪店营销模式因为在推广产品、压缩租金成本以及口碑效应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品牌的青睐对于初创企业或小众
<正>“说课”,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形式。那么究竟如何说呢?1.说课的意义。说课,能体现一个教师对教材大纲的理解水平,反映教师备课、上课的整体素质。因为说课既需教师的语
期刊
<正>动物高生长性能是养殖场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而确保生产效益的前提是保障动物健康。由于动物肠道是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肠道健康能
吐蕃王朝分崩离析后,分布在青藏高原北部、东部的藏族部落并未随着王朝的覆灭而消亡,而是通过部落间不同程度的兼并与扩张,发展成为新的部落,其内部组织结构与部落文化因而得
文章针对重庆地铁一号线第八标工程段施工爆管漏水问题,提出了城市复杂环境条件下的软土大跨超浅埋隧道施工方案,并运用ANSYS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该施工方案的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同金融领域实现了紧密结合。另外,基于金融技术的支持,各种类型的金融产品开始大量涌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创新。此外,中外
二十世纪,哲学发生了转向,人们开始对语言进行分析,这一哲学可以称为语言哲学。在语言问题中,讨论最多的是语言的意义问题,意义理论在整个语言哲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罗素是语
章邯是秦末农民革命战争时期秦王朝主要将领,他与起义军战斗中,破陈涉,灭魏咎,败齐、楚援军,杀项梁,多次重创义军,成为义军反秦斗争的主要对手和敌人。后又投降项羽,使秦朝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