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大脑皮质谷氨酸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i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谷氨酸能神经元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兴奋性神经元,调节着释放进入突触间隙谷氨酸递质的量,参与了几乎所有脑的功能。它的异常和丢失会导致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异常,从而诱发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诸如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癫痫、耳聋发病等。而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以其可体外无限增殖和全能性等生物学特性,有望为神经系统疾病细胞替代性治疗提供细胞来源。以往的研究都集中于胚胎干细胞经外部因素的诱导而转化为神经元细胞,不仅方法过于复杂,而且诱导效率也较低,因此本论文拟开展研究一种新的胚胎干细胞神经分化的诱导方法。方法:1.分离BALB/c小鼠囊胚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 ICM),放置于饲养层细胞上生长,制备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mESCs),培养传代并鉴定后,冻存备用。2.利用优化的无血清悬浮培养法诱导mESCs向端脑前体细胞选择分化,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fl+和Emx1+端脑皮质前体细胞的比例。3.PCR扩增不同分化阶段细胞标志基因胚胎干细胞关键蛋白(Oct3/4)、巢蛋白(Nestin)、β-微管蛋白Ⅲ(Tuj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c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含量。4.环巴胺诱导端脑前体细胞选择分化为VGLUT1谷氨酸能神经元。5.免疫荧光染色优化法诱导所得细胞的谷氨酸能神经元标记Tujl+和VGlUT1+。6.膜片钳记录检测体内、外VGLUT1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结果:1)该法可使mESCs自主发生神经细胞分化,主要依赖细胞的内部机制和弱的内源性细胞外信号。2)此种诱导技术能使mESCs高效分化为Bfl+端脑前体细胞,达总细胞量的70%,其中89%细胞表达皮质标记物Emx1。3)该法能使mESCs按照一个先神经元-后胶质细胞的顺序有效分化,与体内胚胎神经组织发育先后顺序一致。4)环巴胺能提高生成VGLUT1+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比例,达总细胞量的70%。5)该法诱导所得的端脑前体细胞可分化为有功能的皮质谷氨酸能神经元。结论:通过优化无血清悬浮培养技术,我们成功建立了一种高效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大脑皮质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技术,这不仅为治疗和研究神经组织退化性疾病或脑损伤性疾病提供了潜在的细胞来源,而且对于了解神经组织的发育机制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治疗应用较多的是常规剂量激素疗法(简称激素法)和冲击疗法。衡量病情的各种活动性指标对激素法和冲击法的敏感性如何目前少见较全面的量化分析的
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新生儿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可以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痛感受能力,因此对疼痛的胚胎和生后发育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虽然目前临床和少数
第一部分、pGLV3/H1-shRNA干扰稳转株及pCDH-GFP-PCA3过表达稳转株的筛选与验证  目的:PCA3基因在前列腺癌中高度特异性的表达,预示着PCA3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s,CVD)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ICVD)占有很高比例。一般认
目的:用体外细胞培养方式确定不同浓度内皮素(endothelin,ET)-1有无直接诱导培养神经元凋亡的作用,以及其作用通过的ET受体亚型。 方法:神经元培养取自乳鼠大脑皮质细胞。培养
目的:肝细胞癌(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最新数据显示每年新发病例有一半以上在中国。其特点是早期发现率低,临床治疗效果差。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出现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
背景与目的:弥漫大B细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最常见的亚型,是一组在临床表现、治疗疗效和远期预后等方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