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埋深厚煤层高强度回采扰动范围广,覆岩结构形态对巷道围岩应力环境具有显著影响,特定条件下回采巷道矿压显现剧烈、隅角瓦斯浓度大,安全隐患增加,给矿井安全高效开采带来严峻挑战。因此,系统研究大尺度开采空间覆岩结构演化对应力传递的影响机制,通过对采场侧向覆岩结构有控改造,切顶卸压降低巷道围岩应力和垮落岩块压实封堵控制隅角瓦斯浓度,对保障大埋深厚煤层矿井巷道围岩控制和瓦斯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06047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埋深厚煤层高强度回采扰动范围广,覆岩结构形态对巷道围岩应力环境具有显著影响,特定条件下回采巷道矿压显现剧烈、隅角瓦斯浓度大,安全隐患增加,给矿井安全高效开采带来严峻挑战。因此,系统研究大尺度开采空间覆岩结构演化对应力传递的影响机制,通过对采场侧向覆岩结构有控改造,切顶卸压降低巷道围岩应力和垮落岩块压实封堵控制隅角瓦斯浓度,对保障大埋深厚煤层矿井巷道围岩控制和瓦斯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王坡煤矿大埋深高瓦斯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围绕王坡矿大埋深综放面侧向覆岩结构有控改造及应用,从覆岩应力传递与控制机制、采场应力演化和瓦斯运移规律和覆岩结构有控改造及关键应用技术等方面展开系统研究,主要成果有:(1)明确了王坡矿煤体中硬、裂隙发育,顶板厚、强度高、完整性强的宏观特性,掌握了不同应力环境及应力路径下煤岩体应力-应变特征,定量表征了围压和弹性模量正相关、和泊松比负相关的变化关系,建立了三轴应力环境下岩体线性应变软化及煤体非线性应变软化本构模型,并进行了两类本构模型的数值仿真二次开发,得到了三向应力状态下煤岩体最小主应力传递路径的拟合公式。(2)揭示了王坡矿大埋深厚顶板综放开采侧向覆岩结构“初期基本顶长悬臂梁-中期上位坚硬岩层砌体梁-后期覆岩压实顶板双长悬臂”的演变过程,建立了采场侧向支承应力演化模型,明确了煤体强度、埋深及顶板空间形态对侧向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掌握了开采后期上位坚硬岩层所受载荷向邻近煤岩体分层梯级扩展传递路径,阐明了邻近大煤柱多用巷处于高应力环境的力学机制。(3)揭示了侧向覆岩“大角度、高层位”切顶对双长悬臂结构“低位卸荷、高位转移”的应力转卸效应和对高瓦斯环境端部岩块“垮落驱赶、压实封堵”的瓦斯驱赶封堵效应。明确了不同切顶参数的应力转卸效果,切顶后煤层顶板最小主应力峰值由多用巷转移至煤体深处,应力峰值最大可减小25.01%;建立了煤岩体“应力-裂隙-渗透”作用模型,掌握了切顶前后采场应力和渗透率分布以及瓦斯运移规律,切顶后瓦斯封堵效应明显,隅角瓦斯浓度降低了42.28%,确定了采场侧向覆岩结构有控改造方案及参数。(4)研发实施了顶板小孔径预置切槽定向水力压裂的侧向覆岩结构有控改造技术,建立了矩形回采巷道“三区两圈”的围岩控制力学模型,确立了改造卸压后多用巷围岩“高强支护有效控制非弹性区、复合浆液多层加固破碎围岩”的控制对策,针对隅角瓦斯周期驱赶瞬时增加的特点,提出了隅角瓦斯动态调控强化抽采关键技术,共同构建形成了大埋深综放面侧向覆岩结构有控改造及应用关键技术工艺体系。上述研究成果在王坡煤矿3312运输巷进行了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多用巷附近围岩应力减小25.6%,强度提高10.9%-34.43%,最大变形量减小约80%,隅角瓦斯浓度降低15.28%,实现了优化侧向覆岩结构,保障巷道围岩稳定、瓦斯零超限的协同效果。该论文有图172幅,表32个,参考文献177篇。
其他文献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道路建设数量激增,城市道路建设施工会对人们的出行造成极大的不便;城市道路路网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固有的出行意识,会引发城市道路尤其是道路施工影响范围内道路的拥堵,因此,需要研究城市道路施工影响区的动态路径诱导问题,以减少施工造成的影响。车联网作为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施工影响范围内的路径诱导研究提供实时的数据信息;在城市道路施工影响范围内,有效的路径诱导方案不仅可以减少
研究背景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快感缺失为主要表现的人类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MDD全球现患者约3.5亿。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到2030年MDD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首位。然而,对MDD的病理生理机制仍然知之甚少。几十年来,MDD的治疗主要基于单胺假说,该假说认为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耗竭是MDD发生的根本原因。然而基于单胺假说的
祁连山国家公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祁连山国家公园景区的开放与开发,该区域高速公路机动车数量将持续增多,高速公路路域大气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机动车现已成为高速公路路域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本文立足于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确定高速公路路域边界,分析高速公路路域大气环境容量影响因素,结合高速公路研究路段气象数据,计算高速公路路域大气环境容量;应用COPERT模型分析高速公路
交通运输作为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铁路运输凭借其大运能及在中长距离运输中快捷、经济、安全、绿色环保的凸出优势,在煤炭、钢铁等能源性物资的运输与旅客运输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和泛亚铁路通道规划良好背景下,云南省大力投资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铁路运输网络,推动云南省经济快速增长,增进铁路运输与经济间的联系,促成铁路运输与云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与东南亚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客货分线运行已逐步覆盖全国铁路路网范围,既有线货运能力得到加强,货运量大幅增加,同时客户对铁路货运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空车作为货物运输的载运工具,及时送达空车需求站是货运服务得到保障的首要前提。但空车调配受许多因素影响,制定高效合理的空车调配方案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论文围绕空车调配优化模型,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综合运
随着我国高寒、高海拔地区铁路和公路工程建设规模的日渐扩大,寒区隧道工程的数量也逐渐增多。长期以来,寒区隧道工程冻害一直是冻土工程领域内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关键工程技术难题。气候变暖对寒区隧道的长期稳定性及可靠性造成了显著影响,研究不同升温条件下隧道可靠性的变化规律及特点,对寒区隧道工程设计和运营管理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青藏高原寒区隧道为研究对象,根据IPCC
由特定波长的光触发的癌症精准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光控释药型纳米系统、光热治疗以及光动力治疗。在光控释药型纳米系统中,光敏感分子主要为紫外光触发,其波长较短、渗透性差以及对组织易造成光损伤。菁染料具有近红外吸收和高摩尔消光系数,可作为光热制剂。在基于菁染料的光热治疗纳米系统中,菁染料的光稳定性差、光热转换效率低以及无机纳米载体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差,限制了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因此,设计具有高性能的光
植物根际代谢介导了多种地下生态过程,特别是植物-土壤相互作用、微生物代谢和养分循环。然而,目前关于毛乌素沙地适生物种的根际代谢及其介导的种间地下相互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选择了生态承载力较为脆弱的毛乌素沙地,以樟子松为代表的毛乌素沙地不同适生物种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采样调查,研究了不同适生物种根际代谢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调节和影响;进而针对不同造林年限的樟子松人工林,分析了微生物代谢的养分限制
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让机器具有人类智能,对脑的研究和模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依托生物医学技术呈现大脑的神经活动状态,通过脑机智能技术解码大脑意识形态,让机器理解、拥有人类意识,是人工智能领域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当前,“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先后被列入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2021年科技部在科技创新2030项目申报指南中从多方面阐释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的重要与迫切性。人脑对于同类视觉刺激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