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JX县为例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denaclair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是伴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其核心问题是教育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的一个方面,从某种程度而言,如今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将阻碍未来农村的发展。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才能为农村长期的稳定与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围绕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主题,以边缘化理论、系统管理理论为指导,从JX县留守儿童的现实生活状况出发,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相结合,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学习状况、情感状况、问题行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影响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如何改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一方面对留守儿童的范围、年龄、父母外出状况和外出时间长短进行了界定;另一方面对边缘化理论和系统管理理论进行了阐述,为论文的写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是以JX县留守儿童为对象,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基础上,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学习状况、情感状况、问题行为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对比,得出相应的结论。第四部分是从媒体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自身教育五个方面予以分析,探究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第五部分是以桐庄留守儿童学校为例进行典型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政策建议、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村级帮扶、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爱行动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等七个方面对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对选调生培养和使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研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能否适应新常态下的新要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归根到底取决于优秀年轻干部的健
目前,各地基本形成了以标准工时制度为主体,特殊工时制度为补充的企业工时管理模式。行政部门的特殊工时审批制度是保证特殊工时实施的重要保证,是约束用人单位和职工本人的
政府职能是政府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履行的职责和所起的作用,也即政府“做什么”,它反映着政府活动的基本方面。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政权机构,是联系“三农
农村学校校长是农村学校发展的关键。通过培训来提高农村学校校长的素质已成为一项经常性的教育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村学校校长培训的理念、培训的内容、培训
经济学理论中把人力资本称作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其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有别于物质形态的资本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经过有组织、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