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非正式学习的理念正在全世界蔓延,学校教育逐渐开放,教学也日益多元化。其中场馆教育正是非正式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美国,场馆教育已经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现已发展为一个非常成熟的教育体系,很多的场馆教育内容已经与美国课程标准相联系。成为了美国三大课程体系之一。而与此同时,我国的场馆教育才刚刚起步,很多的场馆在设计上和展品陈列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加上还未对场馆的参观定义为是一种教育的形式,学生在场馆中走马观花式地参观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相关的场馆资源也比较丰富但由于场馆教育在我国并不成熟,学生的场馆学习效果仍不够理想。将场馆和学校的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在场馆教育背景下的探究课程,能够有效地提高场馆教育的有效性。并且像这样馆校合作背景下的场馆教育能够弥补中国场馆教育研究上的不足,给之后的场馆教育提供经验。本文结合文献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七年级学生参加馆校合作背景下的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探究课程开发和实践为例进行行动研究。从学生手册和教师手册的设计以及整体场馆教育活动的策划和实施开始,通过学生在进行场馆学习的前、中、后一系列的活动情况,结合学生的活动反馈成果的案例分析与评价。获得在进行馆校合作背景下的场馆教育活动策划和开展的大量经验提炼和反思,以及特色总结。为之后的研究和改进提供很多有用的资料。本研究开发了以自然博物馆资源为基础的各类探究课程资料,并且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在馆校合作背景下的场馆教育探究课程效果还是相对较为明显的,通过前期的资料的查阅,学生能够更专注投入地参观场馆活动中,从中也能够有效地获得一定量的知识,能在小组合作下完成相关的学习活动单。但是在需要考验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小论文上,学生在探究的过程、和论文的质量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与学生之前没有类似的学习基础和经验有关。在本研究的设计与实践中也获得了很多的经验和反思,特别是通过各种措施的改进与利用多种资源提升教师前期辅导的深度,以起到提升学生论文的质量和学习经历体验的作用,为下一次更好地开展类似的校本课程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