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航空母舰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eng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批评话语分析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辛斌,2008)。批评话语分析特别关注两个非文学领域:一是大众语篇和官方话语,二是个人话语。前者源自官方,通常可以直接塑造社会意识,普通百姓被动接受;后者来自个人,人们通常习以为常,从而忽略其中意识形态(辛斌,2002)。批评语言学家着重研究隐藏在语篇中那些不易察觉的意识形态。他们虽有将新闻语篇作为批评分析语料,但大多局限于政治新闻和社会新闻。对于军事新闻特别是有关航空母舰的报道研究甚少。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主要理论框架,以《中国日报》,《纽约时报》和《BBC》三家媒体对于2012年9月25日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这同一事件的三篇报道为语料,运用及物性,情态和词汇选择为分析工具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三家媒体在语言特点上的不同之处,并进一步揭示了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语言不是一种中立的媒介,它是一种社会实践,是一种表达意识形态的手段。本文语料分析的结果显示对于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这同一事件的报道,《中国日报》,《纽约时报》和《BBC》三家媒体在立场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日报》主要围绕首艘航空母舰的重大意义及其未来发展和其防御作用进行报道,其态度是积极的;而《纽约时报》和《BBC》明显对中国航空母舰存在偏见和歧视,其态度是消极的。因而《中国日报》在“动作者”,“说话者”和“载体”的选择方面主要集中在中国、中国航母、中国高层领导和中国专家;《纽约时报》和《BBC》的选择包括日本、越南和外国专家,从而引入一些带有明显偏见的因素。《中国日报》在报道过程中选用了具有褒义的词汇,而《纽约时报》和《BBC》则大量运用了具有贬义的词汇。另外两者都暗示对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壮大表示担忧。因此中国应快速发展航空母舰的高端技术,同时在国际上广泛宣传其航空母舰防御的目的,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误解。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其扩展了批判话语分析在军事新闻的运用。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新闻和社会新闻,对于看似中立的军事新闻特别是航空母舰的报道分析很少问津。本研究意义在于帮助广大外语学习者和爱好者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其批评性阅读的能力。
其他文献
首先介绍了公路路基加宽施工的问题,随后探讨了土工格栅的应用优势及优化技术参数分析,重点分析了高速公路路基加宽中土工格栅加筋优化关键技术措施。结论证实,施工企业应树
独角兽企业是引领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应以供给侧改革思路推动金融市场发展,优化独角兽企业的间接融资环境,完善独角兽企业的直接融资体系,打造支持独角兽企业的金
日文小说的汉译和出版传播是清末中国学习和效仿日本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是在救国图强思想的影响下,在大量出版机构和复合型出版人才的推动下形成的。该时期的汉译日文小说迎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长期以来,我国A股资本市场对新上市的企业有许多严格的限制。许多企业为了能够尽快上市融资,纷纷选择前往美国上市,这些企业被称为中概股企业。特别是从1990年开始,这一潮流越来越热。然而,这些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许多做空机构对中概股企业恶意做空,导致其遭受严重的信任危机。此外,中概股企业市值长期被低估,融资困难,还要承担极高的上市地位维护成本。与此同时,国内资本
一、我国物流业的现状我国加入WTO之后,与100多个成员国同时享受最惠国待遇,进出口关税大幅度缩减,极大地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运输、仓储、代理等相关产业的
17世纪,每个荷兰人都被裹挟在与世界的碰撞里。这一百年间,独立战争锻造出联省共和、全球贸易取代了自然经济、金融资本改写了阶层划分、市场规则引发了信仰改革。在如此激荡
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媒介平台不断推陈出新,信息传播方式日新月异。传统采编绩效考核制度已不再适应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建立一套适应多渠道传播机制,能够全面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