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金融的支持,而我国农村地区资金供需情况不容乐观,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严重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脚步。之所以农村地区资金供求矛盾突出,主要是因为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金融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银行在实现股份制改造成功上市之后,农村地区网点大幅减少,业务逐渐转向城市地区,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服务“三农”的功能弱化。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农业发展银行,其职能定位由一开始的综合支农职能改为目前的单纯职能,资金主要投放于粮棉等农副产品的储备,收购等与此有关的业务。邮政储蓄银行过去多年来只存不贷的状况使得大量来自农村的资金却无法留在农村发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而民间金融受制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也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基于上述原因,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农村信用社一直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农村信用社能否稳定有效的运营,直接关系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农村信用社要想最大限度的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就必须进行改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农村信用社进行了多次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信用社选择何种改革模式成为研究的焦点。山西省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起步比较晚,目前已有一部分经过股份制改革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这样的改革模式成效如何,究竟是否适应山西的经济发展、对山西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工作有什么启示和借鉴作用,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以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为研究背景,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信用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我国农村信用社进行商业银行改革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选择了几家我国其他省份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改革的典型范例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详细研究了山西省已经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的相关内容,对其改制的成效进行了评价。最后,结合山西省的农村商业银行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纵观以往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的大量研究还没有一篇选择以山西省的农村信用社为研究对象,而本文选取山西省农村信用社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调查研究获得了山西省几家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数据,代表了这些农村商业银行进行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后的最新发展情况和趋势,使得本文的研究具有更强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