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渣和秸秆混合堆肥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ffy0407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畜禽农场集约化的发展,导致大量的畜禽粪便集中排放,对环境危害极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目前大中型沼气工程中产生的猪粪尿废弃物中,残留在池内的沼渣污泥呈胶体状,很难实现固液分离。大中型沼气工程每日产生的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必须得到处理。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将造成二次污染。本研究正是针对沼渣污泥胶体状废弃物开展试验,试图寻求出一种理想的处理方式。在沼渣污泥混合物中按一定比例的稻草进行混合,并通过试验探索发现其中的一系列规律。本试验着眼于沼渣和稻草混合物的好氧堆肥发酵过程进行正交试验,设置沼渣和稻草混合物不同的初始含水率、翻堆频率、秸秆长度为三因素,根据前人的研究,将三因素各自设定三水平,按照正交试验原理开展L9(34)试验,并对九堆堆肥过程进行各种参数的测定和分析,以期找到适合高效处理堆肥过程的最佳因素及水平。   在所设置的9堆试验中,按照相同的稻草状态分为3组,每组为不同水份的3堆堆肥做横向对比,通过测定的各项指标如温度、含水率、纤维素、全碳、全氮、全钾、全磷、pH值、EC值、有机质、种子发芽指数、重金属含量等元素得出一系列的变化规律,在文中以折线图形式加以描述。   通过对纤维素降解率极差分析知,三个因素对纤维素降解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C.B.A,即秸秆长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翻堆频率及含水率次之。其因素水平最优组合为C3B1A1。即稻草呈撕碎状态、翻堆频率为每3天一次,含水率为55%、时堆肥效果最佳。   通过对平均GI极差分析知,影响平均GI的三个因素主次顺序是:初始水份,秸秆长度,翻堆频率,其最优组合:A3C182。即含水率为70%、稻草呈3-5cm、翻堆频率为每6天一次时堆肥效果最佳。   本文采取逐步回归分析法得出了各评价指标与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各因素的权重,进而获得其隶属度函数,得出综合评价指标数据。对综合指标采取极差分析得到以下结论:3个因素中影响综合指标的主次顺序是:秸秆长度、初始水份、翻堆频率,其最优组合:A381C3。即含水率为70%、翻堆频率为每3天一次,稻草呈撕碎状态时堆肥效果最佳。   此外,在通过对第三组试验即3、5、7堆的堆肥过程分析可以发现,堆肥进展到一定过程时,适当调节水份后的一系列参数发生了明显变化,表明堆肥中应适当的补充水份能够加速堆肥的进程。  
其他文献
随着半导体产品的发展,对半导体超精密加工平台的要求更加迫切,人们不断探索超精密加工平台的控制方法。气悬浮精密加工平台虽有很多优点,但系统设备复杂、刚度小、承载能力低、加工精度只能达到几十纳米,对于更高精度要求的半导体器件,气悬浮加工平台目前还达不到。本论文课题研究的电磁永磁混合结构结合了电磁体和永磁体二者的特点,能够起到纯电磁铁悬浮系统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混合结构中永磁体产生的磁场起主导作用,通入
期刊
泾惠渠灌区是陕西省内重要的粮食供给场所,该区域的粮食稳产对于省内乃至西北地区粮食稳定的意义不言而喻。但该灌区农业的灌溉施肥大多依据当地传统的大田畦灌的方式,氮肥利用率较低,浪费较为严重,且秸秆多数被农民焚烧。长期的这种灌溉施肥模式不利于泾惠渠灌区的可持续性运行,同时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应充分考虑作物在当前大力推行秸秆还田措施下合理的水肥耦合模式。本文以冬小麦和夏玉米为研究对象,
本文对企业基于风险防范的往来款项内控体系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出当前企业往来款项内部控制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控环境、加强执行监督、提升专业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