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美丽乡村”景观设计 ——以前桃洼村为例

来源 :石家庄铁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乡村振兴社会调研中,发现华北地区部分山村受自然条件影响和经济条件限制,以及长期单一产业种植,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虽然,中国“脱贫攻坚战”解决了老百姓穿衣吃饭喝水问题。但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各种极端恶劣天气频发情况下,部分乡村仍然存在生产和生活缺水的问题,出现水资源安全和用水安全等一系列水风险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对水安全和水环境问题研究成果进行调研,对美丽乡村建设和“海绵城市”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以绿色建设体系“海绵城市”的理念为指导,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乡村景观建设中的水系统的设计中,通过水系统分析研究设计和技术应用,提升乡村水安全和水环境质量,服务“美丽乡村”景观建设。本文以北京昌平区南口镇前桃洼村为例,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在生态景观理论和“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从乡村人居环境改造设计的角度,对乡村住宅、公共空间、道路、道路绿化、水源地保护、乡村产业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总结。提出在改造村容村貌、美化环境的景观设计同时,在用水设施的建设上,低影响开发,设计水资源保护生态系统,维护水源安全,保障乡村居民生活安全和环境安全,构建可持续的雨水管理系统,消化和分散雨水资源,注重排污系统处理,建设乡村水资源循环系统和安全系统,从而构建成为完整的海绵式网络结构体系。结合集水区、汇水节点的分布,构建一个内部贯通的节水系统,将村落周边区域内的水域进行“点、线、面”的串联[1],建造节水设施,解决乡村生活、生产用水、蓄水和渗水的问题,形成“海绵乡村”,达到水调蓄、保护、涵养、回补、净化、栖息等重要的水生态环境;解决了村民的用水安全威胁,为乡村美化环境提供了保障。课题研究维持了“海绵系统”的完整性并充分挖掘乡村雨水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将“海绵”理论应用于华北山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生活环境品质,是推动“乡村振兴”重要举措。
其他文献
从1953年中国女子体操队成立,到1958年第一次参加世界体操锦标赛,再到2021年参加第5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国女子竞技体操经历了一个由“巅峰”至“低谷”的过程。1984年中国女子体操队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马燕红便获得女子体操高低杠的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子体操队获得女子体操团体金牌,何可欣还获得女子高低杠的金牌,达到了历史巅峰。东京奥运会中国女子体操队虽然获得女子平衡木项目的金银牌,
湖南湘西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还有宝贵的民族、民俗文化遗产。从功能性、地域性、商业性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总结湘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价值,分析湘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现存问题,论证数字技术在湘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价值,提出数字技术在湘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策略。
实践实训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一环,传统的实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全球工业革命4.0和生命科学革命3.0也就是新医科的大背景需求。因此,探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实训培养体制也就尤为重要。该研究针对分析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实训现状,并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实训体制进行改革探索,促使实践实训体制满足时代背景需求并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正>“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2版)”于2022年10月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在期刊综合类的相关数据为:1影响力指数(CI值):483.365;2总被引:4696;3影响因子:1.157;4他引影响因子:0.998;5 5年影响因子:1.054;6即年指标:0.135。
期刊
炸药晶体是炸药使用的最终结构形式,是决定炸药宏观性质的本质结构因素之一。众所周知,炸药晶体是由含能有机小分子通过多种弱相互作用堆积而成的。在炸药晶体堆积过程(结晶)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结晶条件决定晶型与晶体品质(纯度、形貌、缺陷、颗粒度与分布等),而不同的晶型与晶体品质展现出不同的热、力响应性能,进一步决定其作为产品应用的适宜性。显然,从微观层次认识炸药晶体的堆积机制与热、力作用下炸药晶体的演化
会议
色彩作为表征区域的特色与品质要素,在中国城乡人居环境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象征作用,并且色彩的影响反映在人居住、生活、游憩等多个方面。在城镇现代化的加速发展过程中,尽管短期有效的大建设提升了我国总体发展的水准,但是随之带来的“乡村问题”却越来越明显,各个发展阶段遗留下来的色彩物化形态在乡村地区的空间中逐渐显得杂乱无章,色彩的异质性和碎片性越来越明显。与之同时城市的色彩生态质量已开始逐渐被重视,
期刊
报纸
自2017年部编版教材开始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统一使用以来,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其突出的变化再次聚焦于学界视野。然而区别于文本阅读教学的核心地位,综合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有些边缘化,往往是编者重视、教师轻视、学生忽视。针对如此现状,本文立足于一线教学实践,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切入口,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第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参考国内学者和一线语文教师对初中语
当下,部分理工类院校的中文学科其整体发展水平与综合性大学存在不小差距,底子薄,专业特色不鲜明,课程设置不均衡,比较优势发挥不充分。“新文科”为理工类院校中文学科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理工院校新中文改革要立足人文素养的历练提升,着力突出特色学科交叉优势,寻求融合点,更好地发挥两种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打造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形成独具特色,凸显学科优势的新文科建设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