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正从传统经济过渡到知识经济,作为知识产品的软件,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软件产业正在成为基础性、战略性并对国计民生有着巨大推动力的产业,并已成为令人瞩目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软件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迫切。我国的软件产业现在虽然发展迅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与软件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少数发展中国家也已经走到我们的前面。
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人们日益关注软件开发过程中管理的规范化及标准化问题。本文提到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简称CMM,该模型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提出,提供了一个软件过程管理方法的框架。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以来,已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成功得到应用。现在该模型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软件过程改进的工业标准。
我国的软件企业数量大然而规模小,软件技术人员多但是软件企业管理人员缺乏,软件产品开发不规范,一个软件产品的开发成功与否主要决定于个人的存在,随意性强。因此我国的大部分软件企业存在着过程管理的难题。为了缩小与国外软件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使中国软件企业走向规模化和标准化,实施CMM成为我国软件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对CMM的实施也非常重视,在2000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明确提出“鼓励软件出口型企业通过GB/T19000-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和CMM(能力成熟度模型)认证。
本文主要从管理角度对CMM在中国软件企业如何实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文对软件产业的发展、CMM的产生背景及其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与介绍,通过中外软件企业在企业发展和实施CMM方面的对比,结合对我国软件企业的现状研究,分析研究了我国软件企业在实施CMM过程中所要遇到的障碍,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提出了更好实施CMM的建议和对策。相信这会对中国软件企业实施CMM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