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河源头河水的性质、植被的稳定状态将直接影响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因此对辽河源头近岸植被的多样性研究对保护辽河的植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在对辽河流域关门河关门砬子水库入库河口区至河流源头不同地段野外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多样性测度指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生态位测度指标(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分析关门河关门砬子水库入库河口区垂直于河岸线方向物种多样性变化和关门河平行于河岸线方向近岸植被物种多样性变化以及优势种群的生态位,为辽河源头近岸植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提供支持。研究结果表明: ①河口区垂直于河岸线方向从水体到岸上高地浮萍群落、黑三棱-水葱群落、水蓼-荩草-野稗群落和蒙古栎-胡桃楸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呈增加的趋势;优势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浮萍群落物种多样性最低。 ②不同地段近岸植被水蓼-荩草-野稗群落、珍珠梅-龙牙草群落、珍珠梅-杂草群落和胡桃楸-蒙古栎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优势度与之相反;河流中部珍珠梅-龙牙草群落和珍珠梅-杂草群落的多样性最低。 ③辽河流域关门河近岸植被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表现为:在乔木中,胡桃楸(0.467)、蒙古栎(0.345)、色木槭(0.301)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但是,如果从科的角度来看,槭树科植物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在灌木中,珍珠梅(0.329)生态位宽度明显高于其他树种。在草本植物中,岸上较干燥区的山尖子(0.477)、龙牙草(0.440)和野大豆(0.445)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生长在周期性被水淹没区的黑三棱(0.395)、水葱(0.384)、水蓼(0.314)、浮萍(0.311)和野稗(0.304)的生态位宽度和低湿地区的荩草(0.288)、大车前(0.258)、狗尾草(0.253)、芦苇(0.244)、羊草(0.242)和香蒲(0.223)的生态位宽度。 ④辽河流域关门河近岸植被优势种群生态位重叠表现为如下特征:关门河近岸植被优势种群生态位重叠整体不高。在乔木中,大于0.1的有2对,分别是胡桃楸与色木槭(0.142)和胡桃楸与蒙古栎(0.108);如果从科的角度来看,槭树科植物的生态重叠度较大,但是重叠值偏小。在灌木中,生态位重叠均小于0.1,生态位重叠最大的是珍珠梅和悬钩子(0.018)。在草本植物中,对环境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生态位重叠较大,最大的是黑三棱和水葱(0.292)、黑三棱和浮萍(0.176)、水蓼和荩草(0.174);其次是浮萍和水葱(0.169)、水蓼和野稗(0.153)、荩草和野稗(0.153)重叠值也较大。 综合以上结论,辽河源头河段中部及其河岸近水体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低。因此,加强对源头河段中部及其河岸近水体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是保护辽河的植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