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R-DGGE方法的集约化土壤细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for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河南地区典型的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制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避开传统的纯培养方法,采用PCR-DGGE方法,分析了小麦四个生育时期以及玉米四个生育期三个不同土壤深度的细菌群落变化。在实验中,首先比较了三种基于不同裂解原理的土壤DNA提取方法,发现以化学法和酶法结合使用的提取方法提取效率最高,且产量和质量最好,从而为后期实验提供良好的DNA模板。然后对目的基因的PCR扩增方法进行了优化,由于采用特殊的带有“GC夹板”结构的引物,所以分别采用常规PCR及降落式PCR对16SrDNA V3区进行扩增,结果显示,降落式PCR方法在扩增中具有明显优势,不但提高了对目的产物扩增的特异性,同时也使产量得以提高。通过DGGE电泳对目的基因进行分离,分析了小麦在苗期、拔节期、扬花期以及收获后四时期不同深度,以及玉米苗期、抽雄期、灌浆期以及收获后不同深度土壤细菌的变化。结果发现,小麦和玉米不同时期各个土层深度的细菌组成极其丰富,相互之间的相似性较低,而多样性较高,说明该类型农田土壤中细菌随着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层深度层次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与其生长互利的细菌不断出现,得以增殖,而其他细菌则减少或消失。整体来说,细菌群落随着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发育期的变化要大于相同时期不同深度,这说明在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的农田中,细菌的变化受植被生长的影响较大,而土层深度对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相对较小。
其他文献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损害患者的运动机能,此外对执行力、注意力、记忆及语言功能的影响贯穿病程始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脑黑质部位多巴胺能神经元
白腐真菌形态发育贯穿白腐菌生活史始终,与其众多生理功能相关,本文从降解生理学的角度研究白腐真菌木质纤维素降解与形态发育间的规律和相互作用机制。 以白腐真菌平菇BP2
多线南蜥(Mabuya multifasciata)是一种体型中等的热带卵胎生石龙子科蜥蜴,主要布于中国南部(台湾,海南,广东和云南)、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
随着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现有的以石油和煤炭为基础的传统能源将会逐渐枯竭。世界各国家为了保障自身能源供应,确保本国经济发展,先后寻找替代能源尤其是可再生性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