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277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临床资料及血管构筑分析 目的:总结这组病人的人口统计学分布、临床特点和形态学特征,定义本研究中的各个脑AVM血管构筑特征,对本组所有病例的血管构筑特点进行总结分类。这一部分研究是第二、三部分的研究的基础。 方法:回顾性收集1994年1月~2005年2月我院诊治且病历资料、影像学资料完整的277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的资料。根据病人首次就诊时的情况,将临床表现分成:颅内出血、癫痫和其他三组。分析记录每一例病人的性别、年龄等临床基本要素。细致阅读每一位病人的全脑血管造影以及超选择性脑血管造影图像,按照一定的标准定义,标记出所有畸形血管团的每一个血管构筑特征,对整组病人的各类血管构筑表现进行分类分析,同时描述各临床亚组病人的血管构筑特征。并对资料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1)本组共277例病人,年龄6-69岁,平均28.34±12.99岁,小于等于40岁的有230例,占83%;男性175例,占63.2%,女性102例,占36.8%。多发性AVM 4例,本组共包含AVM 281个,其中176个AVM位于男性病人中,105个AVM位于女性病人中。(2)本组281个AVM,共有167个表现为颅内出血,62个畸形引起病人癫痫,52个畸形表现为其他临床症状。经统计检验,临床表现差异同以下因素相关:患者年龄、畸形的部位(幕上、下;深部、浅表)、畸形的大小、引流静脉的方式、引流静脉的数量、引流静脉/供血动脉直径比以及Spetzler评分等。是否伴发颅内动脉瘤、是否有引流静脉受损同临床表现差异无关。(3)各血管构筑因素相互相关:①深部畸形多有深穿支供血、深静脉引流。②小畸形供血动脉数少,引流静脉数也较少。③引流静脉/供血动脉直径比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