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富国强民之本。山东省已形成基础雄厚、行业齐全的制造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随着发展动力、比较优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山东省制造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距离强省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因此,研究山东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水平,对于充分发挥山东省的工业基础优势及提高山东省制造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产业竞争力及制造业竞争力等相关研究,综合论述了产业竞争力理论及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等相关方法理论,为下文的写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对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分析,为下文进行定量分析奠定了现实基础;接下来构建改进的空间DSSM模型,利用山东省制造业2009年至2015年的数据对山东省进行偏离-份额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国家增长分量及总偏离分量分析得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不强,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及其他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竞争力较弱;(2)根据空间结构分量分析大部分行业受到邻近省份的正向作用,有利于山东省制造业竞争力提升,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三个行业一定程度上受到邻近省份的负向作用,不利于山东省制造业竞争力提高;(3)根据空间竞争分量可以得出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业等15个制造业子行业的空间竞争分量为正值,即产业竞争力较强,其发展水平高于邻近的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四省,同时也高于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然后根据计算结果继续绘制Shift-share图进行分析,得出处于相对弱势及产业竞争力较强的行业。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即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推动制度创新、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引进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