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逐步崛起,汉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海内外的汉语学习者也越来越多。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更是密不可分。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文化背景的教学不容忽视。文化术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的衣食住行、思想习惯、社会传统都可以通过文化术语体现出来。对学习者来说,学习文化术语正是了解中国文化、融入中国环境的重要途径。文化术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类对外汉语教材中都有涉及,也是词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教材中的文化术语译释,则直接影响到学习者能否理解文化术语的复杂含义,能否掌握文化术语的正确用法,以及能否解读文化术语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因而将文化术语及其译释与对外汉语教材及教学联系起来,可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了解中华文明的璀璨文化,在生活和交际中更加得心应手。于是从文化术语译释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选取在学习者中较为流行的《新实用汉语课本》、《汉语教程》这两套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套教材初、中级阶段出现的文化术语数量、类型及译释进行整理,运用统计分析和归纳对比的方法,比较两套教材的异同和各自的优缺点所在。并通过对教材所用译释语言和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音译法、音译+注释、直译法、直译+注释、意译法、意译+注释、纯注释法、列举法等八种不同译释方法的可取和不足之处。力求能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为文化术语的译释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促进对外汉语文化术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