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了台湾学者臧国仁对于框架理论的相关理解与阐释,选择《人民日报》与《中央日报》上关于《反分裂国家法》的相关报道,从主题建构、诉求重点、新闻源选择、图片运用、舆论处理、话语表达六个方面对两报关于对这一法案解读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框架分析。框架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高夫曼,但框架理论的起源可同时溯自学者们对真实的解释以及认知心理学家对基模的说法。可见框架理论的早期研究所说的框架实为人们在认识和理解事物时所使用到的认识结构,更多地偏重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因此在本文的后半部分作者运用了认知心理学关于认知结构的相关论述,分析了出现目前这种媒介现实的原因。本文最终揭示了意识形态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如何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媒体新闻报道的每一个层面,并以此深刻地影响了受众的解读。“媒介即意识形态”这一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因此而再次得到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