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方式与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影响的研究是当今教育心理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采用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策略。认知方式是个体在组织、加工信息过程中所具有的个性化和一贯化了的方式。认知方式没有高低优劣的差别,它不仅表现在个体的认知过程中,也反映到个性心理特征方面,影响可以遍及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领域。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场独立认知方式与场依存认知方式是目前研究较多的认知方式类型之一。具有场独立性特征的人,倾向于以分析的态度接受外界刺激,在知觉中较少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具有场依存性特征的人,倾向于以整体的方式看待事物,在知觉中表现为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教学方法是现代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对不同认知方式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对他们的学业成绩的影响也不同。场独立性、场依存性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场独立性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数学,且成绩较好,两者呈显著正相关。他们的学习动机往往以内在动机为主。场依存性学生一般较偏爱社会科学,他们的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他们对人比对物更感兴趣。场独立性者善于运用分析的知觉方式,而场依存性者则偏爱非分析的、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他们难以从复杂的情境中区分事物的若干要素或组成部分。另外,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学生对教学方法也有不同偏好。场独立性学生易于给无结构的材料提供结构,比较易于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反之,场依存性学生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因为他们需要教师提供外来结构,需要教师的明确指导与讲解。教学方法对不同认知方式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的影响不同,进而对他们的物理成绩的影响也不同。与认知方式相匹配的物理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提高,最终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目的。本研究以116名高二理科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认知方式、教学方法和物理成绩为研究内容,主要探讨在物理教学中,不同认知方式对学生物理成绩的影响,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物理成绩的影响,以及认知方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物理成绩影响的交互作用,以期为提高学生物理成绩以及差异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在本实验条件下,场独立型学生在学习物理学科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场独立型学生的物理成绩显著高于场依存型学生。2.在本实验条件下,相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认知方式被试的物理成绩的影响不同,场独立型被试的物理成绩在两种教学方法条件下无显著性差异;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条件下,场依存型被试的物理成绩有明显提高,也就是说,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对场依存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