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装配式建筑逐渐取代传统现浇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装配式建筑与以往传统现浇建筑的建造模式大有不同,这种新型的建造方式以工厂化生产构件和机械化施工安装为主,改善了施工现场的工作环境。不仅能够降低建造阶段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还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建设周期,提升建筑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但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市场发展缓慢且尚未形成一条完整的建筑产业链。因此,对装配式建筑各方面效益情况进行深入解析,有助于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本文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在装配式建筑各方面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以装配式建筑和传统现浇建筑的对比分析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在设计、施工等阶段的技术特点;对装配式建筑的综合效益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首先从建造、使用、拆除回收阶段展开,分析影响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其次以“四节一环保”的角度入手,采用实测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装配式建筑的能耗情况和环境问题;最后从生产方式、产品性能以及相关产业带动三方面入手,对装配式建筑产生的社会效益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了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和评价等级标准。引入某工程项目进行实例分析研究,得出该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等级,验证所建评价模型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为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评价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采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装配式建筑在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产生的效益做出综合评价,有利于社会各界更全面了解装配式建筑,为装配式建筑研究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