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油开采,炼制,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污泥。如果不加以处理而直接堆放,不仅会造成污染,也会造成原油资源浪费。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本文针对新疆某油田含油污泥含油量较高,采用单一处理方法不能达到《国家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要求的问题,研究了化学热洗-生物降解联合方法对该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回收原油,以期为含油污泥的处理和有效利用提供技术参考。论文采用重量法和色谱柱层析法对含油污泥样品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污泥的含油率为26.07%,含水率为2.07%;污油中的主要成分为饱和分和芳香分,其含量为86.25%,沥青质含量较低,仅为1.58%。在含油污泥的化学热洗研究中对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的洗涤效果进行了考察,发现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平平加及分散剂硅酸钠(Na2Si03)的洗涤效果较好。为进一步强化洗涤除油效果,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洗涤剂复合配方。结果表明,LAS与平平加间存在着较强的交互协同作用;两者复配可以增强洗涤效果,并减少药剂用量。优化的复合洗涤剂配方为:LAS 2 g/L,平平加3g/LNa2SiO3 3g/L。复配洗涤剂洗涤含油污泥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液固质量比10:1、洗涤温度70℃、洗涤时间1 h,在此条件下污泥含油量从26.07%降低至1.21%。污泥洗涤前后的红外光谱检测表明,该复配洗涤剂对于污泥中原油的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都有洗涤效果,特别是对饱和分的去除效果显著。在生物降解法研究中,以热化学洗涤后污泥中残留的原油为目标降解底物,新疆吐哈油田附近土壤为菌源,通过人工筛选分离到7株能以石油为碳源的菌株,其中一株优势菌株(群菌)对原油7天降解率可达40.73%。为提高降解效率,设计了正交实验考察泥浆相中初始pH、碳氮比和碳磷比对优势菌石油降解能力的影响。确定优化水平组合为:初始pH为7.0,碳氮比为100:3,碳磷比为100:1。4#菌在此组合条件下可使石油降解率高达43.68%。含油污泥通过化学热洗。生物降解联合处理后,其含油量从26.07%降至0.68%小于2%,达到了污泥填埋含油量标准,且接近农用污泥排放标准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