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菌对三个水稻品种无毒性的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xiaofei3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良好的稻瘟病菌的有性杂交体系和优化培养条件是进行无毒性遗传分析的前提.该研究首先选用自然成熟的番茄榨汁和燕麦片作为培养基的主要组分,通过调节培养基pH值在5.5左右并添加0.1﹪CaCO<,3>途径优化了稻瘟病菌有性世代形成的条件,显著增加了稻瘟病菌子囊壳形成的数量和子囊孢子的成活率.观察发现,虽然不同杂交组合间有一定差异,分离稻瘟病菌子囊孢子的适宜时期,一般在子囊壳开始出现后7~18天之间;在此期间分离出的子囊孢子成活率最高可达85.5﹪.此外,还建立了一种分离单子囊孢子的简便易行方法.该研究组建了稻瘟病菌的9个有性杂交组合,从中共分离出500多个子囊孢子菌株,分别测定了它们在相应水稻品种梅雨明、石狩白毛和爱知旭上的无毒性分离情况.为了获得与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i和AVR-Pia连锁的分子标记,从近5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个引物OPI07和OPM10,可以扩增出与无毒基因AVR-Pii连锁的标记,分别定名为OPI07<,700>和OPM10<,1314>.该研究还克隆了一个与无毒基因AVR-Pik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OPE12<,1406>,核苷酸序列为1406bp.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该文系统地阐述了植病经济提出的历史背景、概念、内涵、研究的对象、任务及研究方法,以及植病经济与福建生态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植病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