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框架隔震结构等效线性化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zf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能否准确预估结构非线性峰值位移响应是隔震结构等效线性化设计的关键,等效线性化分析方法可基于反应谱法有效地计算结构非线性地震响应,进而加快运算的效率和提高分析的精度,从而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安全性。本文以两栋RC框架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对5种隔震层等效参数的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条件进行了对比研究,揭示影响等效计算结果精度的主要因素是等效刚度、等效阻尼比的计算方法;其次,基于SDOF体系位移峰值响应一致的等效原则,建立适用于隔震结构等效线性化方法的精度评价准则;最后,面向不同实际地震波下的等效分析方法整体精度预测需求,以对隔震结构的关键地震峰值响应指标预测能力为核心目标,研究了基于不同类型地震动拟加速度反应谱的等效线性化分析方法,并在74条非脉冲地震动和59条脉冲地震动反应谱法计算结果基础上,评价了各等效方法的精度及稳定性,还分析了地震动相关特征参数对反应谱法等效计算结果的影响,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通过分析本文所选用的5种代表性隔震层等效参数计算方法,包括R-H法、ASD法、JPWRI法、G-Iwan法、Hwang法,研究它们所计算的等效参数随隔震层位移延性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延性系数需求在(30~50)时,R-H法、JPWRI法和Hwang法的等效刚度比值差距不到3%。但G-Iwan法和ASD法的比值差距最大约为15%。随着延性系数逐渐接近50时,R-H法、JPWRI法和Hwang法所算得的等效阻尼比值差距明显,最大约为10%。(2)评价基于《隔规》设计反应谱下的等效计算方法,对RC框架隔震结构分别在中、大震作用下剪力、位移响应指标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在中震下,对于隔震层位移响应指标而言,我国规范采用的R-H法预测精度最高,误差值在(6~9)%,对比Hwang法的(13~19)%优势明显。但对于层剪力、楼层位移角响应指标来说,R-H法的精度误差值在(-25~-16)%,预测能力下降明显,Hwang法精度误差在(-10~-3)%,预测能力明显提高。并且,Hwang法在大震下,对上述各响应指标的预测精度均较高,基本在10%之内。因此,在反应谱等效分析方法中采用Hwang法会得到更好的结果。(3)评价基于非脉型地震动拟加速度反应谱下的等效计算方法,对结构关键地震响应指标的预测精度,并基于74条非脉冲波的误差结果,分析地震动相关特征参数对等效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规范采用的R-H法预测响应结果与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相比,误差值基本在(19~26)%,对上部结构破坏形态的重要性指标-层间位移的预测稳定性明显具有优势。Hwang法的精度误差在(16~20)%,仅从计算精度看,采用Hwang法较R-H法可以提高(4~5)%;场地类型是影响等效线性化预测关键响应精度的重要因素。土质越松软,等效线性化预测关键响应精度降低(5~15)%。(4)评价基于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拟加速度反应谱下的等效计算方法预测精度,基于59条脉冲波的误差结果,分析地震动特征参数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我国规范所采用的R-H法对于脉冲波下的结构关键响应指标预测精度误差基本在(15~20)%,较非脉冲波整体提高5%左右,对层间位移的预测稳定性依旧最好。Hwang法的精度误差在(11~17)%,整体提高4%左右;PGV/PGA、场地类型、脉冲周期均是影响等效线性化预测关键响应精度的重要因素。PGV/PGA值提高30%,等效线性化预测关键响应整体精度降低20%左右。土质越松软,整体精度降低10%左右。受脉冲周期影响,等效线性化预测关键响应精度变低,整体精度范围在(25~30)%。
其他文献
合金化热镀锌生产过程中存在保温段温度降低和冷却段冷却效率不足的问题。保温段温度的降低会使镀层的形成速度减慢、镀层内化学成分不均匀,影响到镀层的性能和生产效率;冷却段冷却效率的不足会使出口带钢温度升高,出口带钢温度过高时,合金化镀层将脱落在炉顶辊上,造成合金化镀层表面质量缺陷及折皱,粘连的锌渣从炉顶辊坠落将引发安全隐患。本文将对合金化炉内流动与传热的机理进行研究,构建阶梯式喷射冷却模型,实现增强保温
自动定位消防水炮系统能够在火灾发生的早期自动跟踪定位火灾部位,并自动喷水灭火,是一种应对大空间场所火灾的有效措施。但在室外大规模火灾现场中,环境变化以及水炮自身压强变化等不确定因素会导致水炮打击火点目标的准确度下降。因此,捕捉并提取水炮射流轨迹从而形成有效的闭环控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提出一种水炮射流轨迹图像分割方法。由于在自然场景下光照不确定、背景复杂等特点,使得传统的图像分割算法
我国是能源的消耗大国,余热资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低,有大量的余热资源被浪费。余热资源由于其间歇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其回收利用难度较大。相变储能技术因其特殊的优势,可以有效的解决余热资源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不匹配的问题。相变储热技术在余热回收利用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设计使用不锈钢制作相变储热换热装置,首先研究了拟使用的几种相变材料包括单一脂肪酸、脂肪酸与石蜡混合相变材料及添加石墨制备的复
RNA在生物细胞中有着重要的作用,RNA结构对其功能有着重大影响。其中,RNA的二级结构是承载一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的中央枢纽,预测RNA二级结构是理解RNA生化功能的重要途经。含假结的RNA二级结构是一种复杂的二级结构,生物细胞中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都有它的参与,其预测难度更大,已经被证明是一个NP完全问题,吸引了诸多研究学者关注。因此,设计一个合理高效的算法预测含假结的RNA二级结构具有深远意义。为
微型机器人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群体机器人,环境勘探,搜寻搜救等领域应用广泛。避障是微型机器人自治控制的重要能力,目前的避障主要依赖红外线,超声波和雷达,然而这些系统对于环境条件要求苛刻,所以极大地限制了微型机器人的自主性能。针对上述局限性,本文将视觉传感器应用于微型移动机器人以提升避障自主性。另外,视觉传感器软硬件结构复杂,耗费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高,而微型机器人结构简单、计算资源有限,为了解决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可以获取视网膜的高分辨率横截面组织图像,并用于评估视网膜层厚度的变化。近些年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视网膜层分割算法被提出用于辅助临床诊断,然而大多数的分割方法不能很好地处理受严重病变影响的视网膜组织。另外,无论是基于传统机器学习还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层分割算法,都需要大量的标注图像作为学习样本,而视网膜OCT图像的手动标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这对层分割算法的构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针对
随着高温工业的不断发展,对绿色轻质隔热保温材料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具有丰富孔结构的多孔氧化物陶瓷在高温隔热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的氧化物多孔陶瓷存在着热震稳定性较差,易发生晶型转变和颗粒再烧结等问题,使用温度范围较窄。而氮化物具有熔点高、硬度大、热稳定性好及耐磨性好等优点,在高温、高压以及强腐蚀等苛刻条件下使用具有显著的优势。氮化钛除了具有上述优点之外,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因而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随着抗震设防要求的提高,在原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础上,我国提出了“韧性城市”的建设计划,要求如医院、学校、应急指挥中心等生命线工程可以在震后保持功能正常,一般建筑也要求在震后实现功能的快速恢复。传统的抗震加固方法由于施工周期长、环境污染大、对结构抗震性能的提升有限等原因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更高的抗震需求。因此开发一种新的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动态手势识别也有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目前,主流的动态手势识别方法主要通过视觉来完成,通过对手势视频卷积运算实现时空特征提取,但是相较于单幅图像卷积计算,动态手势的多帧图像卷积运算数据量更庞大,提取特征更复杂,网络参数更多,进而影响到模型的识别效率和实时性。因此,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动态手势识别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针对上述问题,基于3D卷积神经网络,结合注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因其自重轻,承载能力强,施工速度快等诸多优点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形状设计不合理,且构造和内部受力情况相对复杂,部分横隔板弧形切口处投入使用不久便出现疲劳开裂的情况。针对弧形切口形状不合理导致的应力集中问题,可对原设计弧形切口的形状进行热切割改进,然而又会产生高水平残余应力。因此弧形切口开裂原因分析与疲劳维护方法已经成为桥梁工程领域的一个难题。对于弧形切口的疲劳开裂,本文提出了热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