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发展,传统的官僚制组织结构在公务员管理体制中已经难以发挥原有的效用,逐渐暴露出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效率低下、机构臃肿、人员冗杂等。针对这些问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掀起一系列的行政改革运动,而这些运动正是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思潮的推动下进行的。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对公务员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逐步有了重新认识,越来越认识到,行政机关公务员虽然属于国家公职人员,但其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公职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劳动关系,即公务员也是劳动者,他们从事劳动,取得相应报酬。因此,对于公务员应采取企业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显得更为有效。相应地,在传统官僚体制下的“职务常任制”受到了改革的猛烈冲击。引入企业管理方法,以市场竞争机制为基础,采用合同制进行管理的公务员聘任制度便应运而生。这种新型的用人制度在公务员管理中体现出了一定的成效,降低了用人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更强的弹性和灵活性。因此,公务员聘任制的实施逐渐成为公务员体制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目前,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公务员队伍中,政府雇员的比例越来越大。国内外日益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对我国行政机关的行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提高行政效率为主要目标的行政改革势在必行。我国也同样吸收西方发达国家进行行政改革的先进理论成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对公务员聘任制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再加上人们思想意识上的束缚,我国公务员聘任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务员聘任制未能在全国大规模的有效实行。自2006年1月1日起正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于公务员职位聘任的聘任范围、聘任方式、管理办法以及争议解决机制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我国公务员聘任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我国公务员聘任制的实施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配套的制度改革还相对滞后,完善我国公务员聘任制还任重道远。为此,本文试图以公务员聘任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背景为切入点,在充分吸收现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我国公务员聘任制的完善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首先,探讨了公务员聘任制的涵义及理论基础,了解公务员聘任制的基本含义与特点,并将其与其它相近制度进行比较,并从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对公务员聘任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阐述了公务员聘任制在我国实施的动因、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这部分的阐述分析,了解到公务员聘任制在我国的实施是一种必然趋势,并且从制度设计和各地试点两个角度了解我国公务员聘任制的实施现状。同时也了解到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实施范围小、操作不规范、实施过程存在盲目性以及重引进而轻使用与培养等。之后,本文从传统观念、理论研究、法律法规、配套制度、角色定位五个方面分析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再次,主要介绍了德国及我国香港地区进行公务员聘任制度改革的经验,并从中吸收了可借鉴的经验,期望不断健全我国公务员聘任制;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公务员聘任制的对策建议。主要针对我国公务员聘任制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借鉴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的先进经验,提出可以从打破传统观念、加强理论研究、健全法律法规体系、配套制度改革、强化公务员自身管理五个方面来完善我国公务员聘任制。总之,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公务员聘任制产生一定的启示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公务员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