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护理质量,同时为护理管理者更好地应用此方法改进临床护理质量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诊断为膝骨关节炎并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麻醉消失后,符合纳入标准的64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32)采用常规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疼痛质量管理,观察组(n=32)在常规疼痛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采用追踪方法进行管理。首先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态、生活区域、麻醉方式、手术部位、手术经验、术前HSS评分等,其中年龄和病程、术前HSS评分等计量资料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态、生活区域、麻醉方式、手术部位、手术经验等计数资料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处理;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h、48h、72h的静息疼痛评分和运动疼痛评分;使用拟定的《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护理质量评价表》评估术后3天疼痛护理质量情况;使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定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术后7天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使用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7天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以上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秩和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数据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分别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态、生活区域、麻醉方式、手术部位、手术经验、术前HSS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24h、48h、72h静息疼痛评分和运动疼痛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3天疼痛质量包括疼痛评估、疼痛处理、疼痛护理记录、患者疼痛教育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7天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7天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中的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等评分,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追踪方法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护理质量,及时发现在疼痛质量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不足,明确疼痛质量管理改进的重点;通过有效疼痛管理,减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进一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